此诗题为《观南郊回仗》,“南郊”是古代帝王举行重要祭祀活动(如祭天、祭地)的场所,“回仗”即祭祀结束后仪仗队返回的场景,由此可知诗歌创作于唐朝某次南郊祭祀典礼结束后。
唐朝重视礼制,南郊祭祀是国家层面的重大典礼,通常在正月上辛日或冬至等重要时节举行,帝王会率百官前往南郊,祭祀天地、神灵,以祈求国泰民安、五谷丰登。典礼后,帝王与仪仗队返回宫廷,沿途有百官、百姓观礼,场面庄重盛大。
从诗歌尾联“多惭远臣贱,不得礼容陪”可知,诗人身份为“远臣”,即来自外地的官员,因地位低微未能亲身参与典礼,仅能在旁观看回仗场景,遂作此诗记录所见所感。诗歌整体基调贴合唐朝礼制完备、重视郊祀的社会背景,既展现了皇家典礼的威严,也隐含了诗人对君王的崇敬与自身未能参与盛典的遗憾。
因作者“未知”,无法确定具体创作年份与诗人身份,但结合诗歌中“貔武振”“凤凰来”等对盛世景象的描绘,推测该诗可能创作于唐朝国力较强、礼制兴盛的时期(如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前后),此时朝廷重视郊祀典礼,社会稳定,故诗歌中多祥瑞、庄重之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