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
诗词
作者
名句
成语
古籍
首页
古诗词
作者大全
名言名句
成语大全
古典文学
古诗词解译
古籍译文
汉语字典
汉语词典
专题
首页
古诗词大全
读田光传
读田光传
李远 〔唐朝〕
秦灭燕丹怨正深,古来豪客尽沾襟。
荆卿不了真闲事,辜负田光一片心。
古诗译文
秦国灭亡燕国,燕太子丹的怨恨深重,自古以来的豪侠之士无不为之感慨落泪。
荆轲未能完成刺秦的大业,实在是辜负了田光那一片赤诚之心。
展开
知识点
1. 历史事件:荆轲刺秦王是战国末期重大历史事件,发生于公元前227年,是燕太子丹为抵抗秦国侵略而策划的行动。
2. 人物关系:田光是燕国隐士,被太子丹尊为国士,他推荐荆轲后为守密自刎,体现“士为知己者死”的精神。
3. 文学手法:诗中运用反语(“真闲事”)、对比(豪客沾襟与荆轲失败)、借古讽今等手法,增强表达效果。
4. 唐代咏史诗特点:唐代诗人常借历史人物与事件抒发个人情怀或讽喻现实,本诗即属此类。
5. 情感主题:表达对忠义之士的敬仰、对壮志未酬的惋惜以及对历史兴亡的感慨。
展开
古诗注解
田光:
战国时期燕国的著名侠士,受燕太子丹之托推荐荆轲刺秦,并为守密而自刎。
燕丹:
即燕太子丹,策划派遣荆轲刺杀秦王嬴政,以挽救燕国危亡。
豪客:
指古代重义轻生的侠义之士。
沾襟:
指流泪,沾湿衣襟,形容悲伤之状。
荆卿:
即荆轲,受田光举荐,为燕太子丹执行刺秦任务。
不了:
没有完成,未能成功。
真闲事:
此处为反语,实指刺秦这一重大义举,言其并非“闲事”。
辜负:
违背、对不起。
田光一片心:
指田光为国荐才、以死明志的忠诚与期望。
展开
讲解
这首《读田光传》是唐代诗人李远阅读田光传记后有感而作。全诗聚焦于“义”与“成”之间的矛盾:田光以死荐才,荆轲受命赴秦,本是一场悲壮的救国行动,但最终荆轲刺秦失败,燕国亦被灭亡。诗人并未直接赞扬荆轲,而是从“辜负田光一片心”的角度切入,突显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巨大落差。这种写法既深化了悲剧色彩,也引发读者对忠诚、使命与成败关系的思考。诗中“古来豪客尽沾襟”一句,将个体悲剧上升为普遍的人类情感共鸣,使诗歌具有超越时空的感染力。整体而言,此诗短小精悍,情感真挚,是唐代咏史诗中的佳作。
展开
古诗赏析
本诗以简洁凝练的语言,抒发了对历史悲剧的深沉感慨。首句“秦灭燕丹怨正深”开篇点出历史背景,奠定悲壮基调;次句“古来豪客尽沾襟”将个人情感升华为千古共鸣,凸显侠义精神的永恒感染力。后两句笔锋一转,直指荆轲未能完成使命,用“真闲事”的反语强化刺秦之举的重大意义,最终落脚于“辜负田光一片心”,既表达了对田光忠义的敬重,也流露出对功败垂成的深深遗憾。全诗情感沉郁,立意深远,体现了诗人对历史人物命运的深刻思考。
展开
创作背景
唐代诗人李远借古抒怀,通过对战国时期燕太子丹与荆轲刺秦事件的回顾,尤其是对田光舍身举荐的感慨,表达了对历史英雄壮志未酬的惋惜。此诗创作于唐朝中后期,社会动荡,藩镇割据,诗人借历史人物寄托对忠义之士的敬仰和对时局的隐忧,反映士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注与无奈。
展开
作者信息
李远,字求古,一作承古,夔州云安(今重庆市云阳县)人,大和五年(831)杜陟榜进士,官至御史中丞。李远善为文, 尤工于诗。 常与杜牧、许浑、李商隐、温庭筠等交游, 与许浑齐名, 时号 “ 浑诗远赋”。 李远,字求古,一作承古,夔州云安(今重庆市云阳县)人,少勤学, 有大志。 唐文宗大和五年 (831)登进士第。唐文宗开成年间(836-840),在建州建阳(今福建省建阳县)任过职,旋为福建观察使幕宾。武宗会昌初
古诗数量:
45
名句数量:
152
作者其他古诗
1
翦彩
1万阅读
2
立春日
1万阅读
3
赠筝妓伍卿
1万阅读
4
咏鸳鸯
1万阅读
5
观廉女真葬
1万阅读
6
咏壁鱼
1万阅读
7
咏壁鱼
1万阅读
8
闻明上人逝寄友人
1万阅读
9
黄陵庙词
1万阅读
10
悲铜雀台
1万阅读
拼音
注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