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水蛟龙失水鱼,此心相对两何如。
敢辞今日须行卷,犹喜他年待荐书。
松桂也应情未改,萍蓬争奈迹还疏。
春风不见寻花伴,遥向青云泥子虚。
得水的蛟龙与失水的鱼,此刻心情对比如何? 不敢推辞今日需献上行卷,仍欣喜他年有望被举荐。 松桂之情未曾改变,萍蓬漂泊却无奈踪迹疏远。 春风中不见寻花的同伴,只能遥望青云空叹子虚。
本诗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首联用对比手法突显主题,颔联纪实唐代科举风俗,颈联转用自然意象抒情,尾联以典故收束全篇。诗人巧妙将贺诗与自伤结合,"蛟龙/鱼""松桂/萍蓬"等对立意象的运用,既祝贺友人飞黄腾达,又暗含自身沉沦下僚的无奈,体现了唐代寒士在科举制度下的典型心态。
全诗通过蛟龙与鱼的鲜明对比,展现科举成败的悬殊境遇。颔联"行卷"与"荐书"体现唐代科举特色,颈联以"松桂""萍蓬"喻情谊与际遇的矛盾,尾联"青云""子虚"则暗讽功名的虚幻性。诗人以含蓄笔法,既贺友人又自抒怀抱,形成双重情感交织的独特艺术效果。
此诗作于唐代科举背景下,李山甫为祝贺友人及第而写。诗中既表达了对友人成功的欣喜,又暗含自身科举失意的感慨,反映了唐代士人在功名追求中的复杂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