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手春复春,未尝渐离别。
夭夭风前花,纤纤日中雪。
不敢怨于天,唯惊添岁月。
不敢怨于君,只怕芳菲歇。
芳菲若长然,君恩应不绝。
与你携手共度一个又一个春天,从未尝过离别的滋味。 春风中娇艳的花朵,阳光下晶莹如雪的柳絮。 不敢抱怨上天,只惊叹岁月匆匆流逝。 不敢埋怨君王,只怕美好时光消逝。 若这芳菲美景能长久,君王的恩宠也应永不断绝。
此诗需从三个层面理解: 表层:描写恋人春日携手,唯恐芳华易逝的闺怨 中层:反映寒门士子既渴望功名又恐失宠的矛盾心理 深层:展现晚唐文人面对时代没落的普遍焦虑 关键在"芳菲若长然,君恩应不绝"的假设,暗示美好事物与恩宠的脆弱性。艺术上,将抽象的时间焦虑具象化为春日意象,达到情景交融的境界。
全诗以春日意象贯穿,通过"花""雪"等意象营造唯美意境。表面写男女之情,实则寄托了士人"恐君恩断"的政治隐忧。艺术特色上: 1. 双关手法:"君恩"既指情人又指君王 2. 对比强烈:春日的绚烂与岁月流逝形成反差 3. 语言清丽:"夭夭""纤纤"等叠词增强韵律美 体现了晚唐诗风由盛唐豪放转向婉约细腻的特点。
此诗创作于晚唐时期,李咸用作为寒门士子,仕途坎坷。诗中既表达了对美好情感的珍视,也隐含了士人对功名仕途的忧虑。唐代宫廷诗风盛行,此类"闺怨"题材常被文人用来隐喻政治处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