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
诗词
作者
名句
成语
古籍
首页
古诗词
作者大全
名言名句
成语大全
古典文学
古诗词解译
古籍译文
汉语字典
汉语词典
专题
首页
古诗词大全
早秋游山寺
早秋游山寺
李咸用 〔唐朝〕
闲卧云岩稳,攀缘笑戏猱。
静于诸境静,高却众山高。
至理无言了,浮生一梦劳。
清风朝复暮,四海自波涛。
写风
写山
写云
古诗译文
悠闲地卧在云雾缭绕的山石上,安稳舒适;攀登山峰时,像猕猴一样灵巧自如,欢笑嬉戏。这里比任何地方都宁静,山势之高超越了群峰。最高的道理无法用言语表达,浮生如梦徒劳无功。清风从早到晚吹拂不停,四海之内依旧波涛汹涌。
展开
知识点
1. 李咸用:晚唐诗人,诗风清丽,擅长山水田园题材。 2. 禅意:诗中“至理无言”体现了佛教禅宗“不立文字”的思想。 3. 对比手法:通过“静”与“高”的对比,强化山寺的超凡脱俗。 4. 意象运用:“清风”“波涛”等意象,赋予自然以人生哲理的象征意义。
展开
古诗注解
云岩
:云雾缭绕的山石。
猱
:猿猴的一种,形容攀爬灵巧。
诸境
:所有地方。
至理
:最高深的道理。
浮生
:虚幻不定的人生。
四海
:泛指天下。
展开
讲解
《早秋游山寺》全诗以游山寺为线索,前四句写景,后四句议论。首联“闲卧云岩稳,攀缘笑戏猱”通过动作描写展现诗人的逍遥自在;颔联“静于诸境静,高却众山高”运用叠字和对比,突出山寺的静谧与高峻;颈联“至理无言了,浮生一梦劳”转向哲理,表达对人生的超脱;尾联“清风朝复暮,四海自波涛”以景结情,暗示世事变幻而自然永恒。全诗语言凝练,情景交融,哲理深刻。
展开
古诗赏析
《早秋游山寺》以“闲卧云岩”开篇,描绘诗人超然物外的隐逸生活,通过“静于诸境静,高却众山高”的对比,突出山寺的幽静与高远。后四句转入哲理思考,“至理无言”与“浮生一梦”表达了对人生的深刻感悟,末句“四海自波涛”以自然景象反衬内心平静,语言简练而意境深远,体现了禅意与哲理的融合。
展开
创作背景
本诗为唐代诗人李咸用所作,创作于唐朝中晚期。当时社会动荡,诗人通过游历山水寺宇来寻求心灵安宁。诗中“浮生一梦劳”等句,反映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超脱尘世、向往自然的心境,展现了晚唐文人典型的隐逸思想。
展开
作者信息
李咸用,唐,生卒年不详。族望陇西(今甘肃临洮)。习儒业,久不第,曾应辟为推官。因唐末乱离,仕途不达,遂寓居庐山等地。生平事迹散见宋杨万里《唐李推官披沙集序》、《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九、《唐才子传》卷一〇《殷文圭》附。咸用工诗,尤擅乐府、律诗。所作多忧乱失意之词。为善写“征人凄苦之情”,有“国风之遗音,江左之异曲”(《唐李推官披沙集序》)。辛文房则诋为“气格卑下”(《唐才子传》)。与修睦、来鹏等有交谊,时有唱酬。作诗颇多,《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九著录《披沙集》6卷。《全唐诗》存诗3卷。
古诗数量:
175
名句数量:
601
作者其他古诗
1
绯桃花歌
1万阅读
2
升天行
1万阅读
3
寄修睦上人
1万阅读
4
富贵曲
1万阅读
5
大雪歌
1万阅读
6
远公亭牡丹
1万阅读
7
庐山
1万阅读
8
送谭孝廉赴举
1万阅读
9
春日题陈正字林亭
1万阅读
10
水仙操
1万阅读
拼音
注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