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来忘禄位,习学近潇湘。
见处云山好,吟中岁月长。
花光笼晚雨,树影浸寒塘。
几日凭栏望,归心自不忙。
难怪他忘却了功名利禄,只因常与潇湘山水相伴。 眼中所见是云山美景,吟诗作赋中岁月悠长。 暮雨笼罩着朦胧花影,寒塘倒映着婆娑树荫。 几回凭栏远眺,归隐之心自然从容不迫。
本诗采用"起承转合"经典结构:首联交代人物状态,颔联拓展空间与时间维度,颈联转入景物特写,尾联抒发主观感受。诗人巧妙运用"云山""寒塘"等冷色调意象,配合"晚雨"的时间设定,营造出疏离尘世的氛围。"自不忙"三字尤为精警,将道家"无为"思想转化为诗意表达,展现了唐代文人"吏隐"的文化心态。
全诗以"忘禄位"开篇点题,通过"云山""花光""树影"等意象构建出空灵淡远的意境。颈联"笼""浸"二字精妙,赋予自然景物动态美感。尾联"归心不忙"呼应首句,形成"隐逸-美景-心安"的完整逻辑链,体现唐代文人"外化内不化"的处世哲学。
此诗作于唐代,是李咸用题赠友人陈正字山居之作。唐代士人常有"仕隐矛盾",陈正字选择远离官场、隐居潇湘,诗人通过描绘山居清幽之景,表达对友人超脱尘俗生活的赞赏,亦暗含自身对隐逸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