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引擎茶看,离披晒锦红。
不缘开净域,争忍负春风。
小片当吟落,清香入定空。
何人来此植,应固恼休公。
客引擎茶看,离披晒锦红。
不缘开净域,争忍负春风。
小片当吟落,清香入定空。
何人来此植,应固恼休公。
客人停下车马,烹煮香茶细细观赏,蔷薇花枝舒展,在阳光下像锦绣般鲜红。
若不是因它开放在这清净的寺院,又怎忍心辜负这和煦的春风。
细小的花瓣在吟咏间飘落,清幽的香气融入禅定的空寂之中。
是谁在这里栽种了它?大概是故意要撩扰休公这样的僧人吧。
1. 李咸用:晚唐诗人,生平事迹不详,其诗多为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风格清新自然,内容多反映社会现实和个人情感。
2. 僧院文化:在古代,僧院不仅是宗教活动的场所,也是文人雅士常去之地,他们在僧院游览、题诗,形成了独特的僧院文化,许多诗作都与僧院相关。
3. 蔷薇在古诗中的意象:蔷薇花因其艳丽的色彩和芬芳的香气,常被诗人写入诗中,多象征美丽、爱情、春光等,在本诗中则与僧院的清净形成对比,增添了别样的韵味。
4. 佛教用语“入定”:是佛教修行的一种方法,指修行者通过静坐,使心专注一境,不被外界干扰,达到一种宁静的状态,在诗中常被用来营造空灵的意境。
《僧院蔷薇》是晚唐诗人李咸用的一首佳作,通过对僧院蔷薇的描写,展现了自然之美与禅意之境的和谐统一。
首先,我们从诗的题目入手,“僧院蔷薇”直接点明了描写的对象是僧院中的蔷薇花,这就为诗奠定了一种清净而又不失生机的基调。
接着看诗句,首联描绘了客人赏花的情景,“客引擎茶看”写出了客人的悠闲,“离披晒锦红”则生动地勾勒出蔷薇花在阳光下绽放的艳丽姿态,让我们仿佛能看到那舒展的花枝和鲜红的花朵。
颔联通过反问,强调了蔷薇花在净域开放的难得,也表达了对春光的珍惜。这里的“净域”与“春风”形成对比,体现了僧院的清净与自然的生机并存。
颈联是全诗的精妙之处,“小片当吟落”写出了花瓣飘落的动态美,“清香入定空”则将蔷薇的香气与僧人的禅定结合起来,花香融入空寂之中,让我们感受到一种宁静致远的氛围,也体现了诗人对禅意的感悟。
尾联以一个有趣的疑问作结,引发读者的思考,是谁栽种了这蔷薇呢?是不是故意来撩扰僧人?这一问不仅增加了诗的趣味性,也从侧面烘托出蔷薇花的魅力之大。
总的来说,这首诗语言简洁而意境深远,通过对僧院蔷薇的细致描写,让我们感受到了自然与禅意的美好,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僧院蔷薇的美景,同时融入了禅意,营造出独特的意境。
首联“客引擎茶看,离披晒锦红”,从客人的动作和蔷薇的形态入手,写客人停下脚步,煮茶观赏,只见蔷薇花枝舒展,在阳光下如锦绣般鲜红,生动地展现了蔷薇花的艳丽,也透露出客人对蔷薇花的喜爱。
颔联“不缘开净域,争忍负春风”,由花及境,感慨蔷薇开在这清净的僧院之中,不辜负春风的吹拂,既赞美了蔷薇的生命力,也暗示了僧院虽清净却也有春光的点缀。
颈联“小片当吟落,清香入定空”,进一步写蔷薇花的动态与香气,花瓣在吟咏间飘落,清香融入僧人入定的空寂之中,将花的柔美与禅的空灵巧妙结合,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氛围。
尾联“何人来此植,应固恼休公”,以问句作结,猜测是谁栽种了这蔷薇,莫非是故意来撩扰寺中的僧人?看似疑问,实则增添了诗的趣味性,也从侧面反映出蔷薇花的美丽足以让潜心修行的僧人分心,更显其魅力。
整首诗情景交融,将自然之美与禅意之境完美融合,语言清新自然,韵味悠长。
李咸用是晚唐诗人,其诗作多抒发对现实的感慨和个人情怀。从诗题《僧院蔷薇》来看,此诗当是诗人在游览僧院时,见到院中的蔷薇花有感而发所作。晚唐时期,社会动荡,文人常常会到寺院等清净之地寻求心灵的慰藉,诗人可能也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于僧院之中看到盛开的蔷薇,被其美景所吸引,进而联想到蔷薇与僧院这两种不同事物所带来的意境,遂写下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