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情应不变,何事久离群。
圆月思同步,寒泉忆共闻。
雪霜松色在,风雨雁行分。
每见人来说,窗前改旧文。
交情应不变,何事久离群。
圆月思同步,寒泉忆共闻。
雪霜松色在,风雨雁行分。
每见人来说,窗前改旧文。
我们之间的情谊应该不会改变,可为何却长久地分离,不能相聚?
每当看到圆圆的月亮,就思念着能与你一同漫步;想起那清冷的泉水,就回忆起曾和你一起聆听它的声响。
历经雪霜,松树的本色依然保持;遭遇风雨,大雁的行列便会分散。
每次有人从你那里来,告诉我你在窗前修改旧时的文章。
1. 作者李咸用,晚唐诗人,生平事迹不详,其诗多为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风格清新自然,内容多反映社会现实和个人情怀。
2. 五言律诗:这首诗是一首五言律诗,全诗共八句,每句五个字,中间两联(颔联、颈联)对仗工整,符合五言律诗的格律特点。
3. 意象:诗中“圆月”“寒泉”“松”“雁”等都是古典诗词中常见的意象,“圆月”常象征团圆,“松”常象征坚韧不拔,“雁”常与思乡、思友相关。
4. 对仗:颔联“圆月思同步,寒泉忆共闻”和颈联“雪霜松色在,风雨雁行分”都运用了对仗的修辞手法,使诗句结构整齐,音韵和谐,增强了诗歌的艺术表现力。
《寄友生》是一首充满深情的寄友诗。我们先来整体把握诗歌的情感,从诗题“寄友生”就可以知道这是诗人写给朋友的诗,诗中处处洋溢着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首联以设问的方式,既表达了对友情的坚定信念,又流露出对分离的困惑,让我们一下子就能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情感。颔联通过回忆过去与友人共度的美好时光,用具体的场景“同步圆月”“共闻寒泉”,让思念变得更加真切可感,仿佛我们也能体会到诗人当时与友人相处的惬意。
颈联的比喻非常巧妙,松树在雪霜中依然保持本色,就像诗人和友人的友情,不会因为分离而改变;而大雁在风雨中分散,又像他们此刻的处境,让人感到无奈。这两句不仅对仗工整,而且寓意深刻,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尾联则从侧面写出了友人的近况,“窗前改旧文”这一细节,让我们看到了友人的专注与坚持,也让诗人的思念有了具体的寄托。
总的来说,这首诗用朴实的语言,将真挚的友情和深切的思念表达得入木三分,是唐诗中寄友类诗歌的佳作,我们在诵读时要注意体会其中蕴含的深厚情感。
这首诗围绕“思念友人”展开,情感真挚,语言质朴而富有韵味。
首联“交情应不变,何事久离群”开篇点题,直接抒发了对友情的坚信以及对久别分离的疑问,奠定了全诗思念的基调。
颔联“圆月思同步,寒泉忆共闻”选取了“圆月”和“寒泉”两个意象,通过回忆往昔与友人一同赏月、共听泉声的美好时光,将思念之情寄托于具体的场景之中,情景交融,感人至深。
颈联“雪霜松色在,风雨雁行分”运用比喻的手法,以松树历经雪霜而本色不改比喻友情的坚贞不渝,以风雨中雁行分散比喻朋友的分离,生动形象,寓意深刻,既表达了对友情的信心,也流露出对分离的无奈。
尾联“每见人来说,窗前改旧文”则通过侧面描写,借他人之口得知友人近况,展现了友人依然在潜心治学,也进一步加深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余味悠长。
全诗结构严谨,对仗工整,情感层层递进,将对友人的思念与对友情的珍视表达得淋漓尽致。
李咸用是晚唐诗人,其诗作多抒发怀才不遇、思乡念友之情。这首《寄友生》是诗人写给友人的作品,从诗中内容可以看出,诗人与友人久别未见,心中充满了对友人的思念,通过回忆往昔相处的点滴,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友人的牵挂。当时社会动荡,文人多有漂泊之感,朋友间的分离也较为常见,这首诗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抒发了乱世中对真挚友情的期盼与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