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烟轻翠拂帘飞,黄叶飘零弄所思。
正是低摧吾道日,不堪惆怅异乡时。
家林蛇豕方群起,宫沼龟龙未有期。
赖有平原怜贱子,满亭山色惜吟诗。
清晨的薄雾中,轻翠的枝叶拂过帘幕飘飞,枯黄的落叶随风飘零,撩动着我的思绪。 此刻正是我理想受挫、道路艰难之时,异乡漂泊的惆怅更令人难以忍受。 家乡山林中蛇豕(喻指小人)横行,朝廷的宫苑里龟龙(喻指贤臣)却迟迟未现。 幸有平原(指友人陈正字)怜惜我这卑微之人,满亭山色仿佛也在珍惜我的吟诗之声。
本诗解读需把握三个层次:一是表层写景,晨雾落叶构成画面;二是情感抒发,异乡失意的双重苦闷;三是社会隐喻,通过动物意象反映时代危机。教学时可引导学生注意:1)诗人如何用景物变化暗示心境(如"拂帘飞"的动态感对应思绪纷乱)2)典故的双重性(既指历史人物,又暗含现实期待)3)尾联"满亭山色"的拟人化处理,体现唐诗"物我交融"的特点。全诗展现了传统士人在逆境中通过诗歌实现自我疗愈的典型模式。
全诗以景起兴,首联通过"晓烟""黄叶"的意象营造出萧瑟氛围,暗示诗人飘零心境。颔联直抒胸臆,"低摧""惆怅"二词强化了失意情绪。颈联运用对比手法,"蛇豕"与"龟龙"形成强烈反差,揭露社会黑暗。尾联笔锋一转,以友人相怜和山色共情的温暖作结,体现唐诗"哀而不伤"的特质。诗中典故运用自然(平原君),对仗工整(如"蛇豕"对"龟龙"),展现了晚唐诗人在困境中仍保持的艺术追求。
此诗作于晚唐时期,社会动荡,宦官专权,藩镇割据。李咸用仕途失意,流落异乡,借宿友人陈正字的林亭时触景生情。诗中既表达了对时局的忧虑("家林蛇豕方群起"),也流露出对自身境遇的感慨,最终以友人慰藉和自然景色的抚慰作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