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转春心梅艳香,相看江上恨何长。
多情流水引归思, 无赖严风促别觞。
大抵男儿须振奋,近来时事懒思量。
云帆高挂一挥手,目送烟霄雁断行。
柳转春心梅艳香,相看江上恨何长。
多情流水引归思, 无赖严风促别觞。
大抵男儿须振奋,近来时事懒思量。
云帆高挂一挥手,目送烟霄雁断行。
柳树拂动着春天的心意,梅花散发着艳丽的芳香,在江边相互凝望,离别的愁恨何其悠长。
多情的流水牵动着归家的思绪,无情的寒风催促着饯别的酒杯。
大致说来男子汉应当振奋精神,近来的时事却让人懒得去思索。
高高的挂起如云的船帆,挥一挥手作别,目送着你驶向云霄深处,直到大雁的行列消失在天际。
1. 送别诗:是古典诗歌中的重要题材,多抒发离别时的不舍、牵挂、祝福等情感,常用柳、酒、雁等意象,如本诗中的“柳”“别觞”“雁”。
2. 拟人手法:将事物人格化,赋予其人类的情感和动作,使描写更生动形象,本诗中“多情流水”“无赖严风”便是运用了这一手法。
3. 律诗结构:本诗为七言律诗,共八句,分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颔联和颈联通常要求对仗,此诗中“多情流水引归思,无赖严风促别觞”“大抵男儿须振奋,近来时事懒思量”对仗工整。
4. 意象:诗歌中融入主观情感的客观物象,本诗中的“柳”常与离别相关,“雁”多与思乡、传信或离别后的牵挂有关。
这首送别诗情景交融,情感真挚。首联“柳转春心梅艳香,相看江上恨何长”以春景起兴,柳树、梅花皆是春日意象,却反衬出离别的悠长愁恨,乐景与哀情形成对比,强化了不舍之情。
颔联“多情流水引归思,无赖严风促别觞”运用拟人手法,流水被赋予“多情”的特质,牵动着归家的思绪;寒风被形容为“无赖”,仿佛在无情地催促着离别,将自然景物与人物情感巧妙结合,进一步渲染了离别氛围。
颈联“大抵男儿须振奋,近来时事懒思量”由景及情,转向对人生和时事的感慨。诗人勉励男子汉应振作精神,却又说“近来时事懒思量”,透露出在动荡时局下的矛盾与无奈,使情感更显深沉。
尾联“云帆高挂一挥手,目送烟霄雁断行”以动作和远景作结,“挥手”的动作简洁有力,“目送”则尽显不舍,直到船消失在远方,大雁也不见踪影,将离别后的怅惘之情延伸开来,余味悠长。
李咸用是晚唐诗人,其诗作多抒发怀才不遇、羁旅思乡之情。此诗题为《送从兄入京》,从题目可知是诗人送别堂兄前往京城时所作。当时唐朝已逐渐走向衰落,社会动荡,时局不稳。在这样的背景下,堂兄入京,诗人既有对亲人离别的不舍,也可能暗含对堂兄前路的期许与担忧,同时诗中“近来时事懒思量”也流露出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无奈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