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从兄入京

李咸用 〔唐朝〕

柳转春心梅艳香,相看江上恨何长。

多情流水引归思, 无赖严风促别觞。

大抵男儿须振奋,近来时事懒思量。

云帆高挂一挥手,目送烟霄雁断行。

古诗译文 知识点 古诗注解 古诗赏析 创作背景

柳树拂动着春天的心意,梅花散发着艳丽的芳香,在江边相互凝望,离别的愁恨何其悠长。

多情的流水牵动着归家的思绪,无情的寒风催促着饯别的酒杯。

大致说来男子汉应当振奋精神,近来的时事却让人懒得去思索。

高高的挂起如云的船帆,挥一挥手作别,目送着你驶向云霄深处,直到大雁的行列消失在天际。

1. 送别诗:是古典诗歌中的重要题材,多抒发离别时的不舍、牵挂、祝福等情感,常用柳、酒、雁等意象,如本诗中的“柳”“别觞”“雁”。

2. 拟人手法:将事物人格化,赋予其人类的情感和动作,使描写更生动形象,本诗中“多情流水”“无赖严风”便是运用了这一手法。

3. 律诗结构:本诗为七言律诗,共八句,分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颔联和颈联通常要求对仗,此诗中“多情流水引归思,无赖严风促别觞”“大抵男儿须振奋,近来时事懒思量”对仗工整。

4. 意象:诗歌中融入主观情感的客观物象,本诗中的“柳”常与离别相关,“雁”多与思乡、传信或离别后的牵挂有关。

  • 从兄:堂兄。
  • 春心:春日的情思,此处也暗指离别的愁绪。
  • 恨何长:愁恨多么深长。
  • 归思:归家的思绪。
  • 无赖:此处指顽皮、无情,带有拟人色彩。
  • 严风:寒风。
  • 别觞:饯别的酒杯。觞,古代饮酒的器具。
  • 大抵:大致,大体上。
  • 振奋:振作精神。
  • 云帆:像云一样高挂的船帆,此处指船。
  • 烟霄:云霄,高空,此处指远方。
  • 雁断行:雁群的行列中断,指大雁消失在视野中。

这首送别诗情景交融,情感真挚。首联“柳转春心梅艳香,相看江上恨何长”以春景起兴,柳树、梅花皆是春日意象,却反衬出离别的悠长愁恨,乐景与哀情形成对比,强化了不舍之情。

颔联“多情流水引归思,无赖严风促别觞”运用拟人手法,流水被赋予“多情”的特质,牵动着归家的思绪;寒风被形容为“无赖”,仿佛在无情地催促着离别,将自然景物与人物情感巧妙结合,进一步渲染了离别氛围。

颈联“大抵男儿须振奋,近来时事懒思量”由景及情,转向对人生和时事的感慨。诗人勉励男子汉应振作精神,却又说“近来时事懒思量”,透露出在动荡时局下的矛盾与无奈,使情感更显深沉。

尾联“云帆高挂一挥手,目送烟霄雁断行”以动作和远景作结,“挥手”的动作简洁有力,“目送”则尽显不舍,直到船消失在远方,大雁也不见踪影,将离别后的怅惘之情延伸开来,余味悠长。

李咸用是晚唐诗人,其诗作多抒发怀才不遇、羁旅思乡之情。此诗题为《送从兄入京》,从题目可知是诗人送别堂兄前往京城时所作。当时唐朝已逐渐走向衰落,社会动荡,时局不稳。在这样的背景下,堂兄入京,诗人既有对亲人离别的不舍,也可能暗含对堂兄前路的期许与担忧,同时诗中“近来时事懒思量”也流露出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无奈之感。

作者信息
李咸用

李咸用,唐,生卒年不详。族望陇西(今甘肃临洮)。习儒业,久不第,曾应辟为推官。因唐末乱离,仕途不达,遂寓居庐山等地。生平事迹散见宋杨万里《唐李推官披沙集序》、《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九、《唐才子传》卷一〇《殷文圭》附。咸用工诗,尤擅乐府、律诗。所作多忧乱失意之词。为善写“征人凄苦之情”,有“国风之遗音,江左之异曲”(《唐李推官披沙集序》)。辛文房则诋为“气格卑下”(《唐才子传》)。与修睦、来鹏等有交谊,时有唱酬。作诗颇多,《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九著录《披沙集》6卷。《全唐诗》存诗3卷。

古诗数量:175名句数量: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