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
诗词
作者
名句
成语
古籍
首页
古诗词
作者大全
名言名句
成语大全
古典文学
古诗词解译
古籍译文
汉语字典
汉语词典
专题
首页
古诗词大全
闷题
闷题
郑谷 〔唐朝〕
落第春相困,无心惜落花。
荆山归不得,归得亦无家。
写花
写山
落花
古诗译文
科举落第,春天也显得困顿;无心去怜惜凋零的花朵。荆山回不去,即使能回去,也没有家了。
展开
知识点
郑谷(约851-910),唐朝诗人,字守愚,袁州宜春(今属江西)人。诗风清丽,多写景抒情。落第指科举考试未中。荆山在诗中可能虚指故乡或具体地名,如湖北荆山。唐朝科举制度对文人生活影响深远,许多诗人如孟郊等也有类似题材作品。
展开
古诗注解
落第
: 指科举考试失败。
春相困
: 春天本应美好,但诗人因落第而感到困顿。
无心惜落花
: 没有心情去怜惜落花,象征心情低落。
荆山
: 可能指诗人的故乡或一个象征性的地方。
归不得
: 回不去。
归得亦无家
: 即使能回去,也没有家了,表达无家可归的悲哀。
展开
讲解
《闷题》一诗通过落第、惜花、归乡等意象,生动刻画了诗人科举失败后的心理状态。前两句写外在环境的困顿与内心的无心赏景,后两句写归乡无望的无奈,矛盾修辞如“归得亦无家”突出了诗人的绝望。整首诗结构紧凑,情感层层深入,反映了古代文人在仕途挫折下的普遍困境,具有较高的艺术和 historical 价值。
展开
古诗赏析
郑谷的《闷题》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落第后的抑郁心情。前两句“落第春相困,无心惜落花”通过反衬手法,以春景的美好突出诗人的困顿;后两句“荆山归不得,归得亦无家”层层递进,深化了无家可归的绝望。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凄凉,语言质朴而含义深刻,展现了古代文人的命运多舛。
展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唐朝,是郑谷在科举考试落第后所作。郑谷多次参加科举未中,诗中以“落第”起笔,抒发内心的苦闷和对故乡的思念,但故乡可能已物是人非,无家可归,反映了当时文人在仕途挫折下的普遍情感。
展开
作者信息
郑谷(约851~910)唐朝末期著名诗人。字守愚,汉族,江西宜春市袁州区人。僖宗时进士,官都官郎中,人称郑都官。又以《鹧鸪诗》得名,人称郑鹧鸪。其诗多写景咏物之作,表现士大夫的闲情逸致。风格清新通俗,但流于浅率。曾与许裳、张乔等唱和往还,号“芳林十哲”。原有集,已散佚,存《云台编》。
古诗数量:
366
名句数量:
1272
作者其他古诗
1
淮上与友人别
1.3万阅读
2
淮上渔者
1.1万阅读
3
淮上与友人别
1.1万阅读
4
中年
1万阅读
5
越鸟
1万阅读
6
柳
1万阅读
7
鹧鸪
1万阅读
8
席上贻歌者
1万阅读
9
淮上与友人别
1万阅读
10
中年
1万阅读
拼音
注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