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应归谏署,方肯别山村。
勤苦常同业,孤单共感恩。
醉披仙鹤氅,吟扣野僧门。
梦见君高趣,天凉自灌园。
本当回到谏官的署衙履职,才肯告别这幽静的山村。 勤勉辛劳常与你共事,孤寂中一同感念皇恩。 醉后披上仙鹤羽毛的斗篷,乘兴吟诗叩访野寺僧门。 梦中见你高雅的情趣,天凉时独自浇灌田园。
此诗展现了典型的晚唐唱和诗特点:首联以"应"字体现仕宦的必然性,颔联"共"字强化同僚情谊,颈联突然转入隐逸场景形成转折,尾联借梦境实现虚实相生。诗中"山村-谏署""醉吟-勤苦"的空间与状态对比,深刻反映了唐末文人"身在魏阙,心在江湖"的普遍心态。
全诗采用对比手法,前两联写仕宦责任("谏署""感恩"),后两联绘隐逸情趣("仙鹤氅""灌园")。"醉披""吟扣"的洒脱形象与"勤苦""孤单"的宦途形成张力,尾联"天凉自灌园"以白描手法,将陶渊明式的田园雅趣凝练呈现,体现晚唐诗人仕隐矛盾的心理特征。
此诗作于郑谷晚年隐居时期,是酬答友人王驾《校书结绶见寄》的和诗。王驾时任校书郎,诗中既表达了对友人仕途的期许,又通过"灌园""野僧"等意象,流露出自己对隐逸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