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儿怀壮节,何不事嫖姚。
高叠观诸寨,全师护大朝。
浅山寒放马,乱火夜防苗。
下第春愁甚,劳君远见招。
男子汉胸怀壮志豪情,为何不去追随嫖姚将军建功立业?
登高俯瞰各处军营寨垒,统领全军保卫大唐王朝。
在浅山寒地放牧战马,夜晚警惕乱火防备敌情。
落第后春日愁绪深重,感谢您远道而来相邀。
1. 霍去病与"嫖姚"的典故
2. 唐代文人投笔从戎的社会现象
3. 边塞诗的艺术特点
4. 科举制度对文人心态的影响
5. 晚唐边患的历史背景
这首诗展现了郑谷在科举失利后对人生道路的思考。首联以反问句式强调男子汉应当像霍去病那样建功立业,体现了唐代文人"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的价值观。中间两联具体描绘边关生活,既有宏观的军营景象,也有微观的日常细节,虚实相生。尾联转折,点明自己当下的困境,使全诗情感更加丰富。诗中"高叠"与"浅山"、"大朝"与"乱火"等对比手法运用巧妙,增强了艺术感染力。郑谷通过这首诗,既表达了对边关生活的向往,也流露出对友人知遇之恩的感激,展现了唐代文人复杂而真实的精神世界。
这首诗以豪迈的笔调开篇,直抒胸臆,表达了男子汉应当建功立业的壮志。"高叠观诸寨,全师护大朝"一联气势恢宏,展现了边关军营的壮观景象。后两联转入具体场景描写,"浅山寒放马"写出边塞生活的艰苦,"乱火夜防苗"则表现了边防的紧张气氛。尾联点明自己科举失意的处境,与开头的豪情形成对比,更显深沉。全诗语言简练,意境开阔,体现了郑谷诗歌雄健的一面。
此诗作于郑谷科举落第之后。诗人面对仕途挫折,表达了对边关建功立业的向往。诗中既有对边关将士生活的想象,也流露出对友人相邀的感激之情。晚唐时期,边患频仍,许多文人都有投笔从戎的志向,郑谷此诗反映了这一时代背景下文人的普遍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