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归何慰亲,归去旧风尘。
洒泪惭关吏,无言对越人。
远帆花月夜,微岸水天春。
莫便随渔钓,平生已苦辛。
若不归乡何以安慰双亲?归去又要面对旧日的风尘。 含泪愧对守关的官吏,无言以对越地的乡人。 远行的船帆映着花月之夜,微茫的江岸融于水天春色。 莫要就此随渔夫垂钓,平生已饱尝艰辛困顿。
本诗结构严谨,前四句写现实困境:首联点明归乡的两难,颔联通过"关吏""越人"两个典型场景强化落第者的心理压力。后四句转入精神开解:颈联以开阔意象消解愁绪,尾联则直接点明主旨——暂时的失败不应成为放弃的理由。艺术上,"花月夜"与"水天春"的明媚,与"洒泪""苦辛"形成张力,体现郑谷"哀而不伤"的创作特点。诗中"莫便随渔钓"的劝勉,既是对友人的期许,也折射出唐代寒门士子"进退皆忧"的普遍心态。
全诗以"归"与"不归"的矛盾开篇,直击落第士子的心理困境。颔联通过"洒泪""无言"的细节,刻画羞愧与孤寂;颈联转以空灵山水之境,暗喻前路虽渺茫亦有诗意;尾联则以劝诫口吻,强调不可因一时失意放弃理想。郑谷善用对比手法,将现实窘迫与自然美景并置,刚柔相济中展现唐代文人特有的坚韧与豁达。
此诗为唐代诗人郑谷赠别落第友人赵能卿之作。唐代科举竞争激烈,士子落第后常面临归乡的窘迫与心理压力。诗中既表达对友人的宽慰,又暗含对其未来坚持进取的勉励,反映了唐代科举文化下文人间的真挚情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