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子在天末,念渠怀渭阳。
巴山偶会遇,江浦共悲凉。
谪宦君何远,穷游我自强。
瘴村三月暮,雨熟野梅黄。
侄儿远在天边,我心中怀念着渭阳的亲情。 在巴山偶然相遇,江边共同感慨悲凉。 你被贬谪到如此遥远的地方,而我穷游四方只能自强。 瘴气弥漫的村庄三月将尽,雨中野梅已悄然泛黄。
本诗情感表达层次分明:首联用"犹子""渭阳"点明特殊亲情;颔联"偶会遇"与"共悲凉"形成命运对照;颈联通过"谪宦""穷游"展现两种人生困境;尾联以瘴村梅黄作结,暗示虽处逆境仍存生机。艺术上运用对比手法(天末/会遇、君远/我强),并化用《诗经》典故深化情感。郑谷作为"咸通十哲"之一,其诗风在此作中体现为"清婉明白,多感慨之音"(《唐才子传》评)。
全诗以"悲凉"为情感基调,通过"天末""瘴村"等意象烘托孤寂氛围。前两联直抒对侄儿的牵挂与相遇的偶然,后两联转入对贬谪命运的感慨。末句"雨熟野梅黄"以景结情,暗示时光流逝与人生无常,含蓄深沉。郑谷善用白描手法,语言简练而意蕴丰厚,体现了晚唐羁旅诗的特点。
此诗作于郑谷晚年漂泊时期。颜惠詹事(官职名)是郑谷已故兄长的舅氏,其孤侄被贬谪至黔巫(今贵州、重庆一带)途中,与郑谷在舟中相遇。诗人感怀家族离散、仕途坎坷,借景抒写对亲人命运的悲悯与自身漂泊的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