簪豸年何久,悬帆兴甚长。
江流爱吴越,诗格愈齐梁。
竹寺晴吟远,兰洲晚泊香。
高闲徒自任,华省待为郎。
佩戴獬豸冠的年岁已有多久? 高挂船帆的兴致却愈发悠长。 江流钟爱吴越之地的风光, 诗风更胜过齐梁时代的华章。 晴日竹寺中吟咏声传远方, 暮色兰洲边停泊着缕缕芬芳。 徒然自许这般高远闲适, 尚书省中仍待你为侍郎。
本诗艺术特色有三:其一,时空转换自然,从"年何久"的历史感过渡到"晚泊香"的即景;其二,双重隐喻手法,"诗格愈齐梁"既赞诗才又暗讽时风;其三,结句转折含蓄,"待为郎"在慰藉中寄托政治期待。理解时需注意晚唐特定历史语境,当时许多官员虽有才学却难获重用,郑谷通过描绘友人闲适生活,实则表达对人才使用的思考。
全诗以"簪豸"与"悬帆"对举开篇,形成仕宦与隐逸的张力。中间两联工笔描绘江南风物,"晴吟远""晚泊香"虚实相生,既写景又喻诗才。尾联"高闲"与"华省"的对比,体现唐代文人"身在江湖,心存魏阙"的典型心态。郑谷诗风清婉,此作尤见其炼字之功,"愈""徒""待"等字暗含复杂情思。
此诗作于晚唐时期,郑谷为友人李夷遇(时任侍御史)久滞江南而作。唐代中后期官员外放现象普遍,诗中既表达对友人诗才的赞赏,又暗含对其仕途滞留的慰藉,反映了晚唐士人仕隐矛盾的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