鄠郊陪野步,早岁偶因诗。
自后吟新句,长愁减旧知。
静灯微落烬,寒砚旋生澌。
夜夜冥搜苦,那能鬓不衰。
早年我们因诗歌相识,曾在鄠郊野外相伴漫步。 自从那次分别后,我每每吟出新诗句,却常因旧友渐少而忧愁。 夜晚静坐,孤灯微光中灯花缓缓落下,冰冷的砚台很快结起薄冰。 夜夜苦心思索寻觅诗句,又怎能不让双鬓逐渐斑白衰颓。
本诗以回忆与现实的交织展开。前四句通过今昔对比,由“鄠郊陪野步”的美好过往,转向“长愁减旧知”的现实惆怅,展现时光流转中人际疏离的无奈。后四句集中描绘诗人苦吟场景:“静灯”“寒砚”以极简笔触勾勒寒夜孤灯下的创作环境,“微落烬”“旋生澌”的动态描写更添凄冷氛围。结尾“夜夜冥搜苦”与首句“因诗”呼应,揭示诗歌创作伴随终身却加速衰老的悖论,深化了知识分子在乱世中执着精神追求的生命悲剧意识。全诗结构严谨,情感真挚,体现了晚唐五律的典型风貌。
这首五言律诗以朴实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创作生涯的孤寂。首联追忆早年与李昌符因诗结缘、同游鄠郊的往事,颔联“长愁减旧知”既写友朋零落之痛,也暗示唐末动乱中士人的飘零命运。颈联通过“静灯微落烬,寒砚旋生澌”的细腻白描,以冷寂意象烘托诗人寒夜苦吟的场景,炼字精妙(“旋”字凸显天寒之骤)。尾联直抒胸臆,将诗思的艰涩与年华的流逝紧密关联,平实语言中饱含深沉的的生命感慨,展现晚唐苦吟诗人的典型形象。
此诗创作于唐末,诗人郑谷寄赠给时任膳部郎中李昌符。郑谷晚年历经战乱(黄巢起义、藩镇割据)和仕途坎坷,当时唐王朝已日渐衰微。诗中“减旧知”既指友朋离散,也暗含对盛唐文人雅集吟咏场景消逝的感伤。郑谷与李昌符曾有诗歌唱和之谊,此为追忆往昔、感慨现状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