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的讲解可围绕其结构层次与艺术特色展开。诗歌前四句侧重于景物描写,通过“白道”、“晓霜”、“离灯”、“秋风”、“残月”等意象,层层渲染出秋晨关隘的清冷与行路的孤寂,为后文的抒情做了充分的铺垫。后四句则直接抒发内心感受,“倦”字概括了身体与精神的双重疲惫,“穷通岂易齐”则是对人生际遇不平的深沉慨叹。最后两句笔锋一转,描绘出一幅充满生机的田园归隐图景,与现实的艰辛旅途形成强烈反差,将诗人的思归之情推向高潮。在艺术上,诗歌对仗工整(如“秋风”对“残月”,“满关树”对“隔河鸡”),用词精准(如“迷”、“嘶”、“满”、“隔”等动词与形容词的运用),情景交融,含蓄隽永,值得细细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