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色入前轩,翛然琴与尊。
画僧依寺壁,栽苇学江村。
自酝花前酒,谁敲雪里门。
不辞朝谒远,唯要近慈恩。
野外的景色映入前廊,悠然自得地弹琴饮酒。 画僧的壁画依附在寺庙墙上,栽种的芦苇仿若江边村落。 自己在花前酿制美酒,谁会在这雪天敲门造访? 不介意朝拜的路途遥远,只愿能靠近慈恩寺的佛光。
此诗核心在于"近慈恩"的深层寓意:表面写李羽居所邻近慈恩寺的地理特征,实则揭示唐代文人"仕隐结合"的特殊心态。诗人通过"琴酒自娱"与"雪夜独处"的对比,展现物质生活的闲适与精神世界的孤高,最终以"不辞朝谒远"表明虽居官位却心向佛门的矛盾心理。艺术上,全诗四联皆用对仗,以"野色-翛然""画僧-栽苇"等工对构成视觉与意境的对称美。
全诗以白描手法勾勒出一幅文人雅居图:首联以"野色""琴尊"点明隐逸之趣;颔联通过"画僧""栽苇"展现人工与自然的融合;颈联"自酝酒""雪里门"暗示主人高洁孤寂;尾联"近慈恩"既实指地理邻近慈恩寺,又暗含对佛法慰藉的向往。郑谷以疏淡笔触,将禅意、酒趣、野景交织,体现晚唐士人"中隐"的生活美学。
此诗为郑谷拜访友人李羽(时任水部员外郎)在招国里的居所时所作。唐代士大夫常于宅院中营造自然意趣,诗中通过描绘李羽居所的野趣与禅意,反映了晚唐文人追求隐逸、亲近佛寺的精神取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