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飘僧舍茶烟湿,密洒歌楼酒力微。
江上晚来堪画处,渔人披得一蓑归。
雪花纷乱飘落在僧舍,沾湿了煮茶的炊烟; 密集地洒向歌楼,酒意也被寒意冲淡。 江上暮色中最堪入画的, 是那披着一蓑衣归来的渔人。
诗人选取四个典型场景:僧舍的茶烟、歌楼的酒宴、江上暮色、渔人归途,通过雪这一媒介串联。前两句写人间烟火被雪侵扰,后两句转向自然野趣,形成由闹入静的转折。"堪画处"三字点明审美视角,渔人形象既实写劳动场景,又暗含"孤舟蓑笠翁"的隐士符号。全诗20字无一生僻,却营造出"雪中见性灵"的深远意境。
前两句以"乱飘""密洒"动态写雪,僧舍歌楼的对比凸显雪势之广;后两句转向江上暮色,渔人"一蓑归"的剪影成为诗眼,以孤寂画面传递超然意境。全诗用白描手法,将雪景的寒与人的淡泊浑然交融,体现晚唐山水诗"冷寂中见生机"的特色。
此诗作于唐末乱世,郑谷避居江南期间。诗人通过雪景的冷寂与渔人的孤寂身影,暗喻自身漂泊无依的境遇,同时以简淡笔触展现对隐逸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