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
诗词
作者
名句
成语
古籍
首页
古诗词
作者大全
名言名句
成语大全
古典文学
古诗词解译
古籍译文
汉语字典
汉语词典
专题
首页
古诗词大全
重访黄神谷策禅者
重访黄神谷策禅者
郑谷 〔唐朝〕
初尘芸阁辞禅阁,却访支郎是老郎。
我趣转卑师趣静,数峰秋雪一炉香。
写雪
古诗译文
初次离开芸阁(藏书之地)拜访禅阁,
如今再访支郎(高僧),他已成了老僧。
我的志趣渐趋平淡,而禅师的心境愈发宁静,
只见秋雪覆盖的几座山峰,与一炉袅袅的清香。
展开
知识点
1. 郑谷:晚唐诗人,字守愚,以《鹧鸪诗》得名"郑鹧鸪",诗风清婉含蓄。 2. 支郎典故:源自三国吴僧支谦,后世以"支郎"尊称僧人,唐诗中常见此用法。 3. 芸阁:汉代宫中藏书处称"芸台",因防蛀用芸香草得名,后泛指文职机构。 4. 禅意意象:唐人常以"雪""香""峰"等意象表现禅境,如王维"空山新雨后"。 5. 晚唐禅诗特点:融合仕途失意情绪与佛教空观思想,语言趋向简淡。
展开
古诗注解
芸阁
:古代藏书之所,此处指诗人曾经的仕途或文职。
禅阁
:僧人修行之地,代指佛寺。
支郎
:三国时期高僧支谦的尊称,后泛指僧人,此处指诗人拜访的禅师。
老郎
:年迈的僧人,暗示时光流逝与禅师修行之久。
趣转卑
:志趣从高远转为谦和平淡。
数峰秋雪
:秋日山巅的积雪,象征禅境的清冷高洁。
展开
讲解
此诗可从三个层面解读:
1.
结构层面
:前两句叙事,后两句写景抒情,符合唐人绝句"起承转合"的典型结构。
2.
情感层面
:通过"初尘-却访""我趣-师趣"的对比,展现诗人从尘世到禅门的心理转变。
3.
禅理层面
:末句"数峰秋雪一炉香"以物象喻禅理——"雪"表清净,"香"象征修行,二者动静相生,暗合"色空不二"的佛学思想。
诗人将人生感悟融入山水禅境,体现了中国古典诗歌"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美学追求。
展开
古诗赏析
全诗以简淡笔墨勾勒出禅意境界:
1.
时空对照
:首联"初尘"与"却访"形成时间跨度,"芸阁"与"禅阁"暗示人生转向。
2.
心境对比
:颈联"我趣转卑"与"师趣静"的对比,凸显诗人对禅师超然境界的追慕。
3.
意象空灵
:尾联"秋雪""炉香"以视觉与嗅觉意象,营造出清寂的禅修氛围。
郑谷善用白描手法,此诗语言平实却蕴含哲理,体现晚唐诗人"以禅入诗"的典型风格。
展开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唐朝末年,郑谷晚年隐居时期。诗人曾经历仕途坎坷,晚年倾心佛法,多次寻访高僧参禅。
"黄神谷"可能是虚指或某处幽静的山谷,"策禅者"即诗人所访的禅师。诗中通过对比自身与禅师的境界变化,表达对禅寂生活的向往。
展开
作者信息
郑谷(约851~910)唐朝末期著名诗人。字守愚,汉族,江西宜春市袁州区人。僖宗时进士,官都官郎中,人称郑都官。又以《鹧鸪诗》得名,人称郑鹧鸪。其诗多写景咏物之作,表现士大夫的闲情逸致。风格清新通俗,但流于浅率。曾与许裳、张乔等唱和往还,号“芳林十哲”。原有集,已散佚,存《云台编》。
古诗数量:
366
名句数量:
1272
作者其他古诗
1
淮上与友人别
1.3万阅读
2
淮上渔者
1.1万阅读
3
淮上与友人别
1.1万阅读
4
中年
1万阅读
5
越鸟
1万阅读
6
柳
1万阅读
7
鹧鸪
1万阅读
8
席上贻歌者
1万阅读
9
淮上与友人别
1万阅读
10
中年
1万阅读
拼音
注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