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经看画绕虚廊,风拂金炉待赐香。
丞相未来春雪密,暂偷闲卧老僧床。
漫步在空寂的回廊里听经赏画,微风轻拂着金炉,等待御赐的香火。 丞相尚未到来,春雪正密密飘落,暂且偷闲躺卧在老僧的禅床上。
本诗讲解可分三个层次: 1. 空间叙事:由外廊到香炉再到禅床,完成"入寺-候礼-偷闲"的动线 2. 时间张力:"未来"与"暂偷"形成等待与休憩的对比 3. 身份隐喻:官员与僧人的双重身份在"卧僧床"动作中达成统一 诗中"风拂金炉"的细节描写,既展示皇家气派,又以动态打破宗教空间的肃穆;而结尾的"偷卧"行为,实则是唐代士大夫"吏隐"心态的典型表现。
全诗以"闲"字为眼,通过三个空间转换展现禅趣:首句"绕虚廊"的动观,次句"待赐香"的静候,末句"卧僧床"的慵懒。诗人巧妙将庄严的宗教仪式(金炉赐香)与个人闲趣(偷卧僧床)并置,用春雪的静谧烘托出官场忙碌外的片刻安宁。后两句尤其精妙,"春雪密"既写实景又暗喻未至的丞相仪仗,"偷闲"之举更显文人洒脱本色。
此诗作于郑谷任京兆府鄠县尉期间(约880-881年),记录随朝廷官员到定水寺行香的经历。时值晚唐,佛教鼎盛,朝廷定期组织官员集体礼佛。诗中"春雪密"暗示早春时节,而"丞相未来"的闲适与后续公务行程形成对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