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
诗词
作者
名句
成语
古籍
首页
古诗词
作者大全
名言名句
成语大全
古典文学
古诗词解译
古籍译文
汉语字典
汉语词典
专题
首页
古诗词大全
蜀中赏海棠
蜀中赏海棠
郑谷 〔唐朝〕
浓淡芳春满蜀乡,半随风雨断莺肠。
浣花溪上堪惆怅,子美无心为发扬。
写雨
写风
写花
惆怅
古诗译文
蜀地春天里,海棠花的浓淡色彩遍布乡野,一半随着风雨凋零,让黄莺也为之断肠。在浣花溪畔,不禁感到惆怅,因为子美(杜甫)已无心情去欣赏和歌颂这美景。
展开
知识点
郑谷:唐朝晚期诗人,以咏物诗和七言绝句著称,代表作有《鹧鸪》等。 杜甫:字子美,唐代伟大诗人,诗史之称,曾寓居蜀中浣花溪,创作了大量反映社会现实的作品。 海棠花:在唐诗中常象征春天和美好,但易凋零,寓意时光流逝。 浣花溪:成都名胜,与杜甫密切相关,是唐代文学的重要地标。 诗体:本诗为七言绝句,结构紧凑,语言含蓄。 历史背景:晚唐社会动荡,诗作多带感伤色彩,郑谷此诗体现了对盛唐文化的追忆。
展开
古诗注解
浓淡芳春
: 指春天花卉的浓艳和淡雅色彩,这里特指海棠花。
蜀乡
: 指四川地区,蜀是古代对四川的称呼。
断莺肠
: 形容黄莺因花谢而悲伤,比喻风雨摧花令人伤感。
浣花溪
: 位于成都,是唐代著名景点,杜甫曾在此居住。
子美
: 指唐代诗人杜甫,字子美,他以写实诗风著称,曾寓居蜀中。
无心为发扬
: 指杜甫没有心情去欣赏、赞美或发扬这美景,可能暗示杜甫的忧国情怀或个人遭遇。
展开
讲解
这首诗是郑谷的《蜀中赏海棠》,通过赏花场景,抒发对杜甫的怀念和时代感慨。首句“浓淡芳春满蜀乡”描绘蜀地海棠的繁盛,第二句“半随风雨断莺肠”转折,写出风雨摧花的伤感,使用“断莺肠”的拟人手法增强情感。后两句“浣花溪上堪惆怅,子美无心为发扬”点明地点和人物,浣花溪是杜甫故居,“子美”指杜甫,诗句暗示杜甫因忧国而无心赏花,郑谷借此表达自己对前辈的敬仰和对现实的无助。整体上,诗作融合写景、怀古和抒情,语言精炼,寓意深远,反映了晚唐诗人对盛唐文化的缅怀和自身处境的反思。
展开
古诗赏析
这首诗以蜀中海棠为切入点,通过描绘春景的浓淡变化和风雨摧花,营造出一种哀婉的意境。前两句写海棠盛开与凋零的对比,隐喻美好事物的易逝;后两句转向浣花溪和杜甫,表达对历史人物的追思和现实惆怅。郑谷运用借景抒情的手法,将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怀结合,语言简练而情感深沉,体现了晚唐诗风的细腻与感伤。整首诗不仅赏花,更在怀人,反映出作者对时代变迁的无奈和对文学传统的继承。
展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唐朝晚期,作者郑谷生活在动荡的时代。郑谷以咏物诗见长,此诗可能是在他游历蜀中时所作。蜀中地区以海棠花闻名,而浣花溪是杜甫的故居,郑谷借赏海棠之景,抒发对前贤杜甫的怀念之情,同时隐含对时代衰败和个人境遇的感慨。杜甫在安史之乱后寓居蜀中,写了许多忧国忧民的诗篇,郑谷借此表达对杜甫的敬仰和对其未尽情赏花的遗憾。
展开
作者信息
郑谷(约851~910)唐朝末期著名诗人。字守愚,汉族,江西宜春市袁州区人。僖宗时进士,官都官郎中,人称郑都官。又以《鹧鸪诗》得名,人称郑鹧鸪。其诗多写景咏物之作,表现士大夫的闲情逸致。风格清新通俗,但流于浅率。曾与许裳、张乔等唱和往还,号“芳林十哲”。原有集,已散佚,存《云台编》。
古诗数量:
366
名句数量:
1272
作者其他古诗
1
淮上与友人别
1.3万阅读
2
淮上渔者
1.1万阅读
3
淮上与友人别
1.1万阅读
4
中年
1万阅读
5
越鸟
1万阅读
6
柳
1万阅读
7
鹧鸪
1万阅读
8
席上贻歌者
1万阅读
9
淮上与友人别
1万阅读
10
中年
1万阅读
拼音
注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