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璠裁鉴英灵集,颇觉同才得旨深。
何事后来高仲武,品题间气未公心。
风骚如线不胜悲,国步多艰即此时。
爱日满阶看古集,只应陶集是吾师。
殷璠编选的《河岳英灵集》,深感他遴选才子眼光独到。 为何后来的高仲武,在《中兴间气集》中品评诗人却失了公允? 诗坛风雅如细线般微弱,令人悲叹,国家命运正处艰难之际。 我独爱在满阶日光下翻阅古集,唯有陶渊明的诗集堪为吾师。
这首诗体现了郑谷作为晚唐诗人的双重关怀:一是对诗歌传统的维护,通过对比两部诗选,强调文学批评应持公心;二是将诗道与国运相联系,"风骚如线"的比喻既写诗坛凋零,也暗喻唐王朝的衰败。末句推崇陶渊明,既是对质朴诗风的追求,也包含乱世中坚守精神家园的寓意。全诗以议论入诗,却因融入个人情感而显得深沉动人。
全诗以诗评选本为切入点,前两句通过"殷璠"与"高仲武"的对比,暗讽当时文坛评价标准失衡;后两句以"风骚如线"的意象,将诗道衰微与国家命运相联系,末句"陶集是吾师"则表明诗人崇尚自然真淳的文学态度。诗中历史感与现实感交织,语言简练而意蕴深沉。
此诗作于唐朝末年,社会动荡、诗坛凋敝。郑谷通过对比唐代两部著名诗选——《河岳英灵集》与《中兴间气集》的编选标准,表达对诗歌衰微的忧思,同时借陶渊明的高洁品格,抒发乱世中坚守文学本真的志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