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君英睿相君贤,其那寰区未晏然。
明日翠华春殿下,不知何语可闻天。
我们的君主英明睿智,宰相贤能,可为何天下仍未太平?明日皇帝将在春殿听政,不知我能进谏什么话语上达天听。
这首诗反映了晚唐谏官的处境。首句看似颂圣,实为铺垫;次句“那”字转折,直指社会矛盾。后两句通过“明日”与“不知”的对比,展现诗人内心的矛盾与焦虑。全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深沉的家国情怀,体现了中国传统士大夫“位卑未敢忘忧国”的精神。
此诗语言简练,情感真挚。首句赞美君主与宰相,次句转折,点出天下未安的现状,形成强烈反差。后两句写诗人面对面圣机会的忐忑心情,反映了一位谏官的责任感与无力感。全诗含蓄深沉,展现了晚唐士大夫的忧患意识。
此诗作于郑谷任谏官期间。唐朝后期,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社会动荡。诗人虽身处谏垣,却深感无力改变现状,面对明日面圣的机会,内心充满忧虑与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