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肥朝牧牛,桑绿晚鸣鸠。
列岫檐前见,清泉碓下流。
春蔬和雨割,社酒向花篘.引我南陂去,篱边有小舟。
清晨,牛儿在肥美的草地上吃草;傍晚,斑鸠在茂密的桑树上鸣叫。 排列的山峦在屋檐前清晰可见,清澈的泉水从石碓下潺潺流过。 春雨中采摘新鲜的蔬菜,社日的美酒在花间滤出芬芳。 引我走向南边的池塘,篱笆边还停靠着一叶小舟。
本诗讲解可重点关注三个层面:其一,意象选取极具田园特色,通过"牧牛""鸣鸠""春蔬"等典型意象构建画面;其二,空间布局由近及远(檐前山→碓下泉→南陂舟),形成立体构图;其三,情感表达含蓄,"引我"二字透露出主动归隐的愉悦。教学中可引导学生比较王维、孟浩然等前辈的田园诗,体会晚唐田园诗更重日常生活细节的特点。另可结合"社酒""水碓"等元素,拓展唐代农耕文化知识。
全诗以白描手法勾勒出一幅生动的田园画卷。前两联写景,"草肥""桑绿"突出春意盎然,"列岫""清泉"展现山水之美。后两联记事,"春蔬""社酒"充满生活气息,"南陂""小舟"暗含隐逸之乐。诗人通过时空转换(朝-晚)、视角变化(远山-近水)、动静结合(牧牛-鸣鸠),营造出和谐自然的意境。语言清新质朴,对仗工整而不失灵动,体现了郑谷"清婉明白"的诗风。
此诗为晚唐诗人郑谷隐居乡村时所作。诗人通过细腻观察,描绘了田园生活的恬淡闲适,反映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晚唐社会动荡,许多文人选择归隐,郑谷此诗正是这一时代背景下的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