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
诗词
作者
名句
成语
古籍
首页
古诗词
作者大全
名言名句
成语大全
古典文学
古诗词解译
古籍译文
汉语字典
汉语词典
专题
首页
古诗词大全
题庄严寺休公院
题庄严寺休公院
郑谷 〔唐朝〕
秋深庭色好,红叶间青松。
病客残无著,吾师甚见容。
疏钟和细溜,高塔等遥峰。
未省求名侣,频于此地逢。
写塔
古诗译文
深秋时节,庭院景色宜人,红叶与青松交相辉映。
我这病弱的旅人无所依托,幸得休公禅师宽容收留。
稀疏的钟声与细小的溪流声交织,高耸的佛塔仿佛与远山齐平。
未曾刻意追求名利的同道,却常在此地相逢。
展开
知识点
1. 郑谷:晚唐"咸通十哲"之一,诗风清婉,多写自然景物与隐逸生活 2. 唐代寺院文化:兼具宗教、学术、社交功能,成为文人重要活动场所 3. 钟声意象:在禅诗中常象征警醒与超脱,如张继《枫桥夜泊》 4. 红叶青松:色彩对比手法,王维《山中》"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5. 佛塔象征:既是实体建筑,又暗喻精神高度,与"遥峰"形成空间呼应
展开
古诗注解
庄严寺
:唐代长安著名佛寺,以环境清幽著称。
休公
:诗中提到的僧人,可能为寺院住持。
病客
:诗人自指,郑谷晚年多病,常寄居寺院。
疏钟
:稀疏的钟声,体现寺院宁静氛围。
细溜
:细小的流水声,暗喻禅意流动。
展开
讲解
本诗讲解可分三个层次:
1.
景物层
:通过视觉(红叶青松)、听觉(钟声溪流)的立体描写,构建寺院空间
2.
情感层
:"病客残无著"的漂泊感与"频于此地逢"的归属感形成张力
3.
哲理层
:末句暗示真正的知音不在名利场,而在精神净土
艺术特色上,诗人善用短句(如"秋深庭色好")营造节奏感,
并通过"高塔等遥峰"的夸张手法,实现物象与心境的同构。
展开
古诗赏析
全诗以"秋深"起笔,用"红叶青松"的鲜明色彩对比勾勒出寺院清丽画卷。
颔联"病客"与"吾师"的对应,展现诗人与禅师的深厚情谊。
颈联"疏钟""高塔"的意象组合,营造出空灵悠远的意境,
尾联"未省求名"暗含对世俗名利的超脱,体现唐代文人"诗禅合一"的审美追求。
展开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郑谷晚年,时值唐末战乱频仍。诗人因体弱多病,常寄居佛寺修养身心。
庄严寺作为长安名刹,既为避难之所,又是文人雅集之地。诗中既写寺院秋景,
又暗含对休公禅师收留的感激,更透露出乱世中知识分子寻求精神寄托的心境。
展开
作者信息
郑谷(约851~910)唐朝末期著名诗人。字守愚,汉族,江西宜春市袁州区人。僖宗时进士,官都官郎中,人称郑都官。又以《鹧鸪诗》得名,人称郑鹧鸪。其诗多写景咏物之作,表现士大夫的闲情逸致。风格清新通俗,但流于浅率。曾与许裳、张乔等唱和往还,号“芳林十哲”。原有集,已散佚,存《云台编》。
古诗数量:
366
名句数量:
1272
作者其他古诗
1
淮上与友人别
1.3万阅读
2
淮上渔者
1.1万阅读
3
淮上与友人别
1.1万阅读
4
中年
1万阅读
5
越鸟
1万阅读
6
柳
1万阅读
7
鹧鸪
1万阅读
8
席上贻歌者
1万阅读
9
淮上与友人别
1万阅读
10
中年
1万阅读
拼音
注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