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插黄花三两枝,还图一醉浸愁眉。
半床斜月醉醒后,惆怅多于未醉时。
勉强插上三两枝菊花,还想借酒消愁一醉方休。 醉醒后只见斜月映照半床,心中的惆怅比未醉时更浓。
此诗前两句写重阳节俗与诗人强颜欢笑的矛盾,“三两枝”暗含潦草应付。后两句转折,酒醒后斜月清冷的环境烘托心境,末句直抒胸臆,揭示“借酒消愁愁更愁”的主题。讲解时可结合杜甫《登高》对比分析羁旅诗的情感表达差异。
诗中“强插黄花”的“强”字,凸显诗人勉强应景的无奈;“浸愁眉”以夸张手法写愁绪之深。后两句通过“斜月”“醉醒”的意象对比,刻画酒醒后加倍的孤独感。全诗语言简练,以重阳习俗反衬羁旅之悲,情感层层递进,结尾“惆怅多于未醉时”更显余味悠长。
此诗作于郑谷羁旅他乡的重阳之夜。唐代重阳节有登高、饮酒、赏菊的习俗,而诗人独在异乡,强插菊花、借酒消愁,却因酒醒后更觉孤寂,流露出浓厚的思乡与落寞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