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俗只凭淫祀切,多年平子固悠悠。
江烟日午无箫鼓,直到如今咏四愁。
远离尘俗只靠频繁的祭祀来寄托心意,多年来张衡的才情依旧悠远流传。 江边的烟雾弥漫到正午也听不到箫鼓之声,直到如今人们仍在吟咏他的《四愁诗》。
此诗以张衡庙为切入点,首句“远俗”与“淫祀”形成张力,暗示张衡超越时代的精神价值。第二句“固悠悠”三字凝练概括其影响力。后两句转入景物描写,“无箫鼓”的静寂反衬“咏四愁”的文化传承,体现郑谷对先贤文化贡献的深刻认知。全诗结构紧凑,由祭祀场景到历史评价,再至文化影响,层层递进。
诗中首句以“淫祀”体现人们对张衡的追念,次句“多年平子固悠悠”强调其精神不朽。后两句通过“无箫鼓”的寂静与“咏四愁”的延续形成对比,突出张衡文学影响的深远。全诗语言凝练,借古喻今,含蓄深沉。
此诗为唐代诗人郑谷途经张衡庙时所作。张衡是东汉杰出的文学家和科学家,其《四愁诗》广为流传。郑谷借凭吊张衡,抒发对先贤才情的敬仰,同时暗含对当时社会文化衰微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