搢绅奔避复沦亡,消息春来到水乡。
屈指故人能几许,月明花好更悲凉。
士大夫们四处奔逃,国家又遭沦陷,春天到来时,消息传到了水乡。
扳着手指算算,老朋友还能有多少,在这明月皎洁、花儿美好的时刻,心中却更添悲凉。
1. 郑谷,晚唐诗人,以写景咏物见长,其诗风格清新通俗。
2. 搢绅代指士大夫这一用法,体现了古代服饰与身份的关联,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特有的借代方式。
3. 以乐景衬哀情是古典诗歌中常见的表现手法,通过美好的景物与悲伤的情感形成对比,增强情感表达的效果。
4. 晚唐时期社会动荡,战乱不断,这一时代背景对当时文人的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许多诗歌都反映了社会的苦难和个人的悲愁。
《黯然》这首诗是郑谷在晚唐动荡时期的作品,全诗围绕“悲凉”之情展开。开篇从社会现实入手,描绘了士大夫逃亡、国家沦亡的惨状,让我们感受到当时社会的混乱与不安。春天本是充满希望的季节,但在这里,它只是消息传播的一个时间标记,无法带来生机与喜悦。
接着诗人将视角转向个人情感,通过“屈指”计算故人数量这一细节,生动地表现出在战乱中亲友离散的无奈与伤感。最后一句“月明花好更悲凉”是全诗的点睛之笔,美好的景致不仅没有带来慰藉,反而加深了悲凉的氛围,这是因为在动荡的时代背景下,个人的幸福与美好景物显得格格不入,诗人心中充满了对国家前途的忧虑和对自身命运的感慨。
学习这首诗,我们不仅能体会到诗人深沉的情感,还能了解到晚唐的社会状况,以及古典诗歌中借景抒情、以乐景衬哀情等表现手法的妙处。
诗歌首句“搢绅奔避复沦亡”描绘了战乱中士大夫们逃亡、国家沦陷的凄惨景象,点明了时代背景的动荡不安。“消息春来到水乡”以春天到来这一时间节点,将消息的传播与地点相结合,看似平淡的叙述中蕴含着诗人对时局变化的关注。
后两句“屈指故人能几许,月明花好更悲凉”情感更为浓烈。诗人扳指计算旧友数量,暗示着在战乱中许多亲友离散或逝去,体现出对故人的思念与对生命脆弱的感叹。而“月明花好”本是美好景象,在此却反衬出诗人内心的“悲凉”,以乐景衬哀情,使得悲凉之感更为深沉,将个人的情感与时代的苦难巧妙融合,极具感染力。
郑谷是晚唐诗人,当时唐朝已走向衰落,战乱频繁,社会动荡不安。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战乱时期,当时国家局势不稳,士大夫们流离失所,诗人自身也可能处于漂泊之中。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通过对现实状况和自身情感的描绘,抒发了对国家命运的担忧以及对故人的思念和世事无常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