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李处士归山

许彬 〔唐朝〕

旧山来复去,不与世人论。

得道书留箧,忘机酒满尊。

溪轩松偃坐,石室水临门。

应有频相访,相看坐到昏。

古诗译文 知识点 古诗注解 讲解 古诗赏析 创作背景

你回到久别的故乡又将离去,不愿与世俗之人谈论世间琐事。

领悟了道的真谛,典籍留存在书箱之中;忘却了世俗的机巧之心,酒杯中总是斟满美酒。

溪边的轩屋旁,松树偃伏好似在静坐;石砌的居室前,流水潺潺仿佛临门而过。

想必会有人频繁前来拜访,相互对坐观赏景致,一直到黄昏时分。

1. 处士这一称谓在古代文化中具有特定含义,指那些有才德却不愿入朝为官、选择隐居生活的人,反映了古代部分文人对世俗官场的疏离和对精神自由的追求。

2. 诗中运用了多种意象,如“旧山”“溪轩”“松”“石室”“水”等,这些自然意象在古典诗词中常用来象征清幽、高洁的意境,寄托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3. 本诗为五言律诗,遵循律诗的格律特点,共八句,每句五个字,中间两联(颔联、颈联)“得道书留箧,忘机酒满尊”“溪轩松偃坐,石室水临门”对仗工整,体现了唐诗的格律美。

4. “忘机”一词在古典文学中是常见的表达,指忘却世俗的机巧变诈,达到心境淡泊、与世无争的状态,是许多文人雅士所追求的精神境界。

  • 处士:古时候称有德才而隐居不愿做官的人。
  • 旧山:指故乡,也可理解为曾经隐居的山林。
  • 来复去:来来去去,此处指李处士回到故乡又要离去。
  • 世人:世俗之人。
  • :谈论,议论。
  • 得道:领悟了道的真谛,在道家思想中常指达到最高的境界。
  • 箧(qiè):箱子,这里指书箱。
  • 忘机:忘却世俗的机巧之心,指心境淡泊,与世无争。
  • :古代的一种酒器。
  • 溪轩:溪边的轩屋,即有窗的小屋。
  • 松偃(yǎn)坐:松树像人一样偃伏静坐。偃,仰卧,引申为倒下、放倒。
  • 石室:石砌的居室。
  • 临门:靠近门口。
  • 应有:想必会有。
  • 频相访:频繁地相互拜访。
  • :黄昏,傍晚。

我们先来整体把握这首诗的主题,它是一首送别诗,专为送别李处士归山而作,核心是通过对李处士及其归隐生活的描绘,表达情感与态度。

从诗句来看,首联开篇点题,“旧山来复去”说明李处士与故乡山林的紧密联系,“不与世人论”则直接点明他不涉世俗的性格。这两句为我们勾勒出李处士的基本形象——一位超然于世俗之外的隐士。

颔联和颈联是对李处士的进一步刻画。颔联从精神和生活两方面入手,“得道”体现其精神追求,“忘机”展现其心境,“书留箧”和“酒满尊”则是他生活的具体写照,让我们看到一个精神充实、生活闲适的隐士形象。颈联转而描写他归隐之地的环境,通过“溪轩”“松”“石室”“水”等意象,营造出清幽宁静的氛围,这样的环境也与李处士的性格相得益彰,正所谓“境由心生”,同时也让我们理解了他为何向往归山生活。

尾联则是诗人的想象,想象李处士归山后会有友人常来拜访,一同享受闲适时光,这既表达了对友人的美好祝愿,也流露出诗人自身对这种隐逸生活的羡慕与向往。

在学习这首诗时,我们要注意体会诗中所蕴含的情感,感受古代文人对隐逸生活的独特情怀,同时也要留意诗中的意象运用和格律特点,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唐诗的魅力。比如诗中的对仗,颔联和颈联不仅句式对称,而且意境相谐,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这是我们在阅读和欣赏律诗时需要重点关注的地方。

这首诗围绕送别李处士归山展开,字里行间流露出对隐逸生活的赞美和对友人的不舍。

首联“旧山来复去,不与世人论”,简洁地交代了李处士的行踪和处世态度。“来复去”体现了他对故乡山林的眷恋,而“不与世人论”则凸显了他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淡泊名利的品格。

颔联“得道书留箧,忘机酒满尊”,进一步描绘了李处士的精神世界和生活状态。“得道”表明他在精神上有所追求和领悟,“书留箧”显示出他对典籍的珍视;“忘机”是其心境的写照,“酒满尊”则体现了他生活的闲适自在,于美酒中享受淡然之乐。

颈联“溪轩松偃坐,石室水临门”,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李处士归隐之地的清幽环境。溪边的轩屋、偃伏的松树、石砌的居室、临门的流水,构成了一幅宁静雅致的山水画卷,让人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那份远离尘嚣的静谧与美好,也从侧面烘托出李处士高洁的品格。

尾联“应有频相访,相看坐到昏”,设想了李处士归山后的生活场景,有知己好友频繁拜访,一同赏景闲谈直至黄昏,既体现出李处士的人缘之好,也暗示了这种隐逸生活的惬意与充实,同时也饱含着诗人对友人归山后能享受这般美好生活的期许。

整首诗语言质朴自然,意境清幽淡远,通过对李处士的言行、生活环境的描绘,塑造了一位超然物外的隐士形象,表达了诗人对这种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友人的真挚情感。

许彬是唐代诗人,其诗作多写山水隐逸之情。从诗题《送李处士归山》可知,这首诗是诗人为送别一位名叫李处士的隐士回归山林而作。处士是隐居不仕之人,由此推测,李处士可能是一位厌倦了世俗纷扰、向往山林生活的隐士。当时社会可能存在一定的官场倾轧或世俗喧嚣,使得一些文人雅士选择归隐山林,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自由。许彬与李处士或许是志同道合的朋友,在李处士归山之际,诗人有感而发,写下此诗以表达送别之情,同时也寄托了对这种隐逸生活的向往与赞赏。

作者信息
许彬

许彬,唐朝诗人。一作郴,亦作琳,字不详,睦州人。生卒年均不祥,与唐末诗人郑谷同时代。约唐懿宗咸通末前后在世,即约公元八七三 年前后在世。许彬举进士不第,所作诗,全唐诗录存一卷。郑谷曾为其做过诗,如《送进士许彬》、《闻进士许彬罢举归睦州怅然怀寄》。

古诗数量:20名句数量: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