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
诗词
作者
名句
成语
古籍
首页
古诗词
作者大全
名言名句
成语大全
古典文学
古诗词解译
古籍译文
汉语字典
汉语词典
专题
首页
古诗词大全
府试莱城晴日望三山
府试莱城晴日望三山
许彬 〔唐朝〕
不易识蓬瀛,凭高望有程。
盘根出巨浸,远色到孤城。
隐隐排云峻,层层就日明。
净收残霭尽,浮动嫩岚轻。
纵目徒多暇,驰心累发诚。
从容更何往,此路彻三清。
写云
古诗译文
蓬莱仙境难以辨识,登高远眺却可望见它的轮廓。
巨浪中盘根错节的礁石显现,远处的景色延伸到孤城。
云雾中隐约可见高耸的山峰,层层叠叠迎着日光愈发明亮。
残存的雾气渐渐消散,轻盈的山岚轻轻浮动。
纵目远望徒然多出闲暇,心神驰骋更添虔诚。
从容不迫还能去往何处?这条路直通三清仙境。
展开
知识点
1. 蓬瀛:蓬莱和瀛洲,传说中东海上的仙山,是道教神仙居住的地方。 2. 府试:唐代科举考试的一种,由各府州举行,选拔人才参加更高一级的考试。 3. 三清:道教最高仙境,指玉清、上清、太清三位尊神居住的地方。 4. 唐代山水诗:以描写自然山水为主要内容的诗歌,注重意境营造和语言锤炼。 5. 许彬:唐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存诗不多,此诗是其代表作之一。
展开
古诗注解
蓬瀛
:蓬莱和瀛洲,传说中的海上仙山。
巨浸
:浩瀚的大海。
孤城
:指莱城,即今山东莱州。
排云峻
:形容山峰高耸入云。
就日明
:迎着日光显得明亮。
残霭
:残留的雾气。
嫩岚
:轻柔的山间雾气。
三清
:道教最高仙境,指玉清、上清、太清。
展开
讲解
这首诗以“望”为诗眼,通过登高远眺的视角,将现实景色与仙境想象相结合。首联“不易识蓬瀛,凭高望有程”点明主题,暗示仙境虽难以辨识,但登高可望。中间两联具体描绘所见景色,从“盘根出巨浸”的壮阔到“浮动嫩岚轻”的柔美,层次分明。尾联“此路彻三清”既是对仙境的向往,也暗喻仕途之路。诗人巧妙地将科举考试与求仙问道相联系,体现了唐代文人既追求功名又向往隐逸的复杂心态。
展开
古诗赏析
这首诗以登高望远为线索,描绘了一幅壮丽的山水画卷。诗人从难以辨识的蓬莱仙境写起,通过“盘根出巨浸”“远色到孤城”等句,展现了山海相连的宏大景象。中间两联以“隐隐”“层层”“净收”“浮动”等词语,细腻地刻画了云雾变幻的动态美。尾联则抒发了诗人对仙境的向往和对仕途的期待,将写景与抒情完美结合。全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充分展现了唐代山水诗的艺术魅力。
展开
创作背景
此诗为唐代诗人许彬参加府试时所作。唐代科举考试中,府试是选拔人才的重要环节。许彬在莱城参加府试时,登高远眺,有感于眼前壮丽的自然景色,联想到传说中的仙境,遂写下此诗。诗中既描绘了莱城周边的山水之美,又表达了诗人对仙境的向往和对仕途的期待。
展开
作者信息
许彬,唐朝诗人。一作郴,亦作琳,字不详,睦州人。生卒年均不祥,与唐末诗人郑谷同时代。约唐懿宗咸通末前后在世,即约公元八七三 年前后在世。许彬举进士不第,所作诗,全唐诗录存一卷。郑谷曾为其做过诗,如《送进士许彬》、《闻进士许彬罢举归睦州怅然怀寄》。
古诗数量:
20
名句数量:
74
作者其他古诗
1
送李处士归山
1万阅读
2
北游夜怀
1万阅读
3
荆山夜泊与亲友遇
1万阅读
4
酬简寂熊尊师以赵员外庐山草堂见借
1万阅读
5
湘江
1万阅读
6
送新罗客归
1万阅读
7
题故李宾客庐山草堂
1万阅读
8
经李翰林庐山屏风叠所居
1万阅读
9
归山夜发湖中
1万阅读
10
重经汉南
1万阅读
拼音
注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