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
诗词
作者
名句
成语
古籍
首页
古诗词
作者大全
名言名句
成语大全
古典文学
古诗词解译
古籍译文
汉语字典
汉语词典
专题
首页
古诗词大全
送新罗客归
送新罗客归
许彬 〔唐朝〕
君家沧海外,一别见何因。
风土难知教,程途自致贫。
浸天波色晚,横吹鸟行春。
明发千樯下,应为更远人。
写风
写鸟
写人
风土
古诗译文
你的家在茫茫大海之外的地方,
一别之后,不知何时还能再相见。
异国的风俗教化难以通晓,
漫长的旅途自然导致贫穷困顿。
傍晚时分,波涛漫天花色已晚,
春风中鸟儿横飞而过。
明天清晨,你将在千条船帆下启程,
当是去往更远方的人。
展开
知识点
新罗:古代朝鲜半岛的王国(公元前57年-935年),唐朝时期通过遣唐使制度进行文化、政治交流。
许彬:唐朝诗人,生卒年不详,此诗收录于《全唐诗》。
樯:船上的桅杆,借代指船帆或船只。
明发:古汉语词,意为"明天启程"或"清晨出发"。
展开
古诗注解
君家
:指代归国的新罗客人。
沧海
:大海,象征新罗位于海外。
风土
:异国的风俗和自然环境。
程途
:旅程和路途,形容长途跋涉。
浸天波
:波涛滔天,描绘海景。
横吹鸟行春
:鸟儿在春风中横飞,暗示时节变迁。
明发
:明天启程。
千樯
:千条船帆,指众多船只。
更远人
:去向更远方的人,暗指归国客人是旅行者。
展开
讲解
这首诗以送别新罗客人为切入点,不仅抒发个人离愁,还折射了唐代国际交流的图景。讲解时,可聚焦三层:一是地理空间感,"沧海外"与"更远人"形成对比,象征路途遥远和人情难续;二是现实困境,如"风土难知"和"程途致贫",揭示了古代旅行者的生存挑战;三是情感升华,通过"波色晚"和"鸟行春"的意象将离别之苦升华为诗意美。它教育我们珍视跨文化友谊,{{end_dot}}
展开
古诗赏析
这首诗以送别为主题,融汇了惜别之情和旅途艰险的感慨。首联以设问表达别后难逢的哀愁;颔联直言异国风土难测和长途跋涉致贫,彰显现实艰辛;颈联用“浸天波”和“横吹鸟”的景物描写,营造悠远意境,以自然景象烘托情感;尾联以“千樯”隐喻集体离别,暗示旅行者走向远方。全诗语言简练,情感深沉,通过空间的开阔对比心灵的孤独,展现了唐代开放胸怀下的文化共鸣。
展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唐朝,作者许彬在送别新罗客人时所作。唐朝时期,新罗作为东亚邻邦,常有使者、留学生前往长安学习交流,形成了密切的文化纽带。许彬作为诗人,可能在接触新罗人士时,有感于别离之苦和旅途艰辛,表达了对异国友人的关切和对遥远路途的感慨。
展开
作者信息
许彬,唐朝诗人。一作郴,亦作琳,字不详,睦州人。生卒年均不祥,与唐末诗人郑谷同时代。约唐懿宗咸通末前后在世,即约公元八七三 年前后在世。许彬举进士不第,所作诗,全唐诗录存一卷。郑谷曾为其做过诗,如《送进士许彬》、《闻进士许彬罢举归睦州怅然怀寄》。
古诗数量:
20
名句数量:
74
作者其他古诗
1
送李处士归山
1万阅读
2
府试莱城晴日望三山
1万阅读
3
北游夜怀
1万阅读
4
荆山夜泊与亲友遇
1万阅读
5
酬简寂熊尊师以赵员外庐山草堂见借
1万阅读
6
湘江
1万阅读
7
题故李宾客庐山草堂
1万阅读
8
经李翰林庐山屏风叠所居
1万阅读
9
归山夜发湖中
1万阅读
10
重经汉南
1万阅读
拼音
注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