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吟复暮吟,只此望知音。
举世轻孤立,何人念苦心。
他乡无旧识,落日羡归禽。
况住寒江上,渔家似故林。
从早吟诗到夜晚,只盼能遇知音人。 世间皆轻视孤独,谁人懂我苦吟心。 异乡没有旧相识,落日羡鸟归巢林。 何况住在寒江畔,渔家似我故乡亲。
本诗讲解需把握三个重点: 1. 情感脉络:从"望知音"的期待,到"轻孤立"的愤懑,再到"羡归禽"的怅惘,最终归于"似故林"的慰藉,展现复杂心理变化。 2. 艺术手法:对比手法(人世冷漠vs渔家亲切)、反衬手法(归禽的自由vs诗人的羁绊)、空间转换(社会场景→自然景象→居住环境)。 3. 时代意义:反映晚唐寒士阶层的精神困境,既延续了传统士人怀才不遇的主题,又带有乱世特有的漂泊感。
全诗以"苦吟"为核心,层层递进: 首联直陈创作状态,突出对知音的渴望; 颔联揭示世俗对孤独者的偏见; 颈联用"无旧识""羡归禽"强化羁旅之愁; 尾联将寒江渔家与故乡意象叠加,余韵悠长。 诗中"孤立""苦心""寒江"等意象构成冷寂意境,对仗工整中见沉郁,体现晚唐文人典型心态。
此诗作于崔涂漂泊江南时期。晚唐社会动荡,诗人怀才不遇,长期羁旅他乡。寒江渔家的景象触发其思乡之情,结合自身苦吟不辍却无人理解的境遇,写下这首充满孤寂感的五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