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诗是一首感时伤乱之作,情感沉痛,语言凝练,具有强烈的现实批判精神。
首联以“青犊起”“黄巾犯”开篇,借用历史典故描绘当时战乱四起的严峻形势,营造出山雨欲来的紧张氛围。颔联直抒胸臆,发出“岂是将皆无上略,直疑天自弃苍生”的悲愤之问,既讽刺了将领无能,更表达了对百姓苦难的深切同情,将批判矛头指向整个统治阶层乃至命运的不公。
颈联转写边疆与内地的惨状:“传檄”说明边防告急,“废耕”揭示农业崩溃,从空间上展现战乱波及之广,民生之艰。尾联以“圣君仄席”与“不知谁是请长缨”作结,形成强烈反差:君主虽有忧国之心,却无人挺身救国,透露出诗人对国事无人担当的深深失望与无奈。
全诗结构严谨,由外患写到内忧,由现象写到本质,层层递进,感情深沉,体现了晚唐士人面对国家危局的普遍焦虑与无力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