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院桐花鸟雀喧,寂寥芳草茂芊芊。
吾师正遇归山日,闲客空题到寺年。
池竹闭门教鹤守,琴书开箧任僧传。
人间不自寻行迹,一片孤云在碧天。
满院的桐花盛开,鸟雀喧闹不停,寂静的芳草茂密芊芊。 我的师父正好在归山的日子,我这闲客只能空自题诗记录到寺的年份。 池边的竹子闭门让鹤看守,琴书打开箱子任僧人传阅。 人世间不必刻意寻找行迹,就像一片孤云飘荡在碧蓝的天空。
这首诗以访僧不遇为线索,通过精舍景物的描写和诗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唐代文人与僧人的精神交流。诗中“桐花”“芳草”“鹤”“琴书”等意象,共同营造出一个超脱尘世的意境。诗人以“闲客”自称,与“吾师”对应,显示了对山僧的尊敬。末句“一片孤云在碧天”既是写景,也是诗人自我心境的写照,表达了对自由超脱生活的向往。整首诗体现了韦庄诗歌语言清丽、意境深远的特点,是唐代访僧诗中的佳作。
这首诗以访僧不遇为主题,通过描绘精舍的静谧与自然景物的生机,反衬出山僧的超凡脱俗。前两句写景,桐花鸟喧与寂寥芳草形成对比,烘托出精舍的幽静。后两句叙事,表达诗人对山僧的敬仰和访而不遇的遗憾。五六句通过“池竹闭门”“琴书开箧”的细节,刻画山僧的生活状态。末两句以“孤云”自喻,表现诗人对自由与超脱的向往。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体现了韦庄诗歌的清丽风格。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韦庄在拜访含弘山僧不遇时所作。韦庄生活在晚唐时期,社会动荡,他本人也曾多次避乱。诗中透露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高僧超脱尘世的敬仰,反映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宁静生活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