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匣冰泉咽又鸣,玉音闲澹入神清。
巫山夜雨弦中起,湘水清波指下生。
蜂簇野花吟细韵,蝉移高柳迸残声。
不须更奏幽兰曲,卓氏门前月正明。
琴匣中流淌的泉水声呜咽又清亮,玉一般的琴音恬淡悠远,令人心神宁静。 琴弦上仿佛响起巫山夜雨的淅沥,指尖下又似泛起湘江清波的涟漪。 如蜂群簇拥野花般吟唱细腻的音韵,又似蝉鸣高柳时迸发的断续残声。 不必再弹奏那《幽兰》古曲,卓文君门前的月色此刻正皎洁明亮。
本诗艺术特色体现在: 1. 结构精巧:前六句正面描写琴声,后两句侧面烘托,形成"总分总"结构 2. 意象组合:自然意象(雨/水/花/柳)与人文典故交织,拓展审美空间 3. 情感表达:表面写琴艺,实则抒发乱世中对精神净土的追求 4. 语言锤炼:"迸残声"的"迸"字生动表现琴音戛然而止的力度
全诗以通感手法构建视听交响:首联以"冰泉""玉音"定下清冷基调;颔联用巫山湘水典故拓展意境;颈联以蜂吟蝉鸣比拟琴技精微;尾联用卓文君典故作留白。通过虚实相生的意象群,既赞琴艺之高妙,又暗喻文人雅士的精神追求。
此诗作于晚唐时期,韦庄听闻赵秀才弹琴后即兴而作。时值社会动荡,诗人通过描写琴声的纯净超脱,表达对宁静高远境界的向往,同时暗含对知音难遇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