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
诗词
作者
名句
成语
古籍
首页
古诗词
作者大全
名言名句
成语大全
古典文学
古诗词解译
古籍译文
汉语字典
汉语词典
专题
首页
古诗词大全
赠戍兵
赠戍兵
韦庄 〔唐朝〕
汉皇无事暂游汾,底事狐狸啸作群。
夜指碧天占晋分,晓磨孤剑望秦云。
红旌不卷风长急,画角闲吹日又曛。
止竟有征须有战,洛阳何用久屯军。
写风
写云
古诗译文
汉皇没有战事时暂且巡游汾水,为何狐狸竟敢成群嚎叫?
夜晚指向碧空占卜晋地分野,拂晓磨亮孤剑遥望秦地风云。
红色旌旗不曾卷起,风声总是很急;画角悠闲吹响,太阳又已黄昏。
终究有征伐就必须有战斗,何必长期在洛阳屯驻军队?
展开
知识点
1. 作者韦庄:晚唐著名诗人、词人,花间派代表,与温庭筠并称“温韦”,诗风清丽婉转,多有感时伤世之作。 2. 典故“汉皇游汾”:化用汉武帝巡游汾水的典故,借古讽今,暗示唐朝皇帝沉溺享乐。 3. 星占分野:古代将星象与地域对应(如晋分对应山西),用于占卜吉凶,诗中反映古人对天象的重视。 4. 画角:古代军中乐器,用于报时、警戒,其声悲凉,常出现在边塞诗中。 5. 晚唐边塞诗特点:多写戍边艰苦、朝政腐败,情感忧愤,较盛唐边塞诗更显悲凉。
展开
古诗注解
汉皇无事暂游汾
:汉皇,借指唐朝皇帝;汾,汾水,在今山西。意指皇帝在太平时期巡游。
底事狐狸啸作群
:底事,为何;狐狸啸作群,喻指边境异族蠢动或社会动荡。
夜指碧天占晋分
:占晋分,占卜晋地(山西)的星象分野,暗示关注北方局势。
晓磨孤剑望秦云
:秦云,秦地(陕西)风云,代表西部边防;磨剑象征备战。
红旌不卷风长急
:红旌,军旗;风长急,喻边情紧急,战备不懈。
画角闲吹日又曛
:画角,军中乐器;日又曛,天色已晚,表现戍边生活的单调与漫长。
止竟有征须有战
:止竟,终究;强调有军事行动就应果断作战。
洛阳何用久屯军
:洛阳为唐朝东都,屯军此处可能暗指朝廷避战或策略保守。
展开
讲解
这首诗围绕“赠戍兵”主题,逐层递进:首联设问点出边患隐忧;颔联以昼夜行动刻画士兵警觉;颈联用旌旗、画角渲染边境长期紧张的气氛;尾联直接议论,表达“有征须战”的主张。讲解时可重点关注诗人如何通过意象对比(如“闲游”与“啸群”、“占星”与“磨剑”)揭露矛盾,以及尾联的诘问式收束如何强化批判力度。全诗结构严谨,寓批判于景象描写中,是晚唐边塞诗的典型作品。
展开
古诗赏析
这首诗以戍边士兵的口吻,展现晚唐边境的紧张与无奈。首联以“汉皇游汾”与“狐狸啸群”对比,暗喻朝廷懈怠而边患丛生;颔联“夜占晋分”“晓望秦云”突出士兵昼夜戒备的艰辛;颈联通过“红旌不卷”“画角闲吹”描绘战事悬而不决的压抑氛围;尾联直抒胸臆,质疑屯军不战的消极策略。全诗语言凝练,意象苍凉(如孤剑、秦云、暮角),情感沉郁,既批判时政,又体现戍兵的家国之忧,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展开
创作背景
本诗由晚唐诗人韦庄所作。唐朝末期,国势衰微,边境屡有外患,内部藩镇割据,朝廷常采取保守防御政策。诗中借汉皇游汾的典故,讽刺当时统治者耽于安逸,而忽视边防危机;通过戍兵视角,表达对长期屯军不战、耗费国力现状的不满,呼吁主动应战以解决边患,反映了晚唐士人对时局的忧患与批判。
展开
作者信息
韦庄(约836年─910年),字端己,杜陵(今中国陕西省西安市附近)人,诗人韦应物的四代孙,唐朝花间派词人,词风清丽,有《浣花词》流传。曾任前蜀宰相,谥文靖。
古诗数量:
495
名句数量:
1702
作者其他古诗
1
稻田
1.1万阅读
2
与小女
1.1万阅读
3
登咸阳县楼望雨
1.1万阅读
4
秦妇吟
1.1万阅读
5
江上别李秀才
1.1万阅读
6
衢州江上别李秀才
1.1万阅读
7
纪村事
1.1万阅读
8
金陵图
1.1万阅读
9
与小女
1万阅读
10
含山店梦觉作
1万阅读
拼音
注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