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簇林亭返照间,门当官道不曾关。
花深远岸黄莺闹, 雨急春塘白鹭闲。
载酒客寻吴苑寺,倚楼僧看洞庭山。
怪来话得仙中事,新有人从物外还。
一簇林亭返照间,门当官道不曾关。
花深远岸黄莺闹, 雨急春塘白鹭闲。
载酒客寻吴苑寺,倚楼僧看洞庭山。
怪来话得仙中事,新有人从物外还。
一片林中亭榭处在夕阳的映照之间,面对着大路的门从来没有关闭过。
繁花深处,远处的河岸上黄莺在喧闹;春雨急促,春天的池塘边白鹭悠闲自得。
带着酒的客人去寻访吴苑的寺庙,倚着楼的僧人眺望着洞庭山。
难怪(凌处士)能说出仙境中的事情,原来是最近有人从尘世之外回来。
1. 韦庄,晚唐著名诗人、词人,花间派代表人物之一,其诗多写闺情、旅愁,风格清丽。
2. 姑苏是古代对苏州的别称,因城西南有姑苏山而得名,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3. 处士这一称谓在中国古代指不做官的读书人,他们往往隐居山林或乡野,追求精神自由。
4. 诗中的对偶句:颔联“花深远岸黄莺闹,雨急春塘白鹭闲”和颈联“载酒客寻吴苑寺,倚楼僧看洞庭山”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句式工整,增强了诗歌的韵律美。
5. 物外指超越世俗之外的境界,是中国古代文人常常追求的精神状态,在诗歌中常被用来表达对超脱尘世生活的向往。
《题姑苏凌处士庄》是韦庄游览姑苏一位隐士庄园时创作的诗作,整首诗围绕庄园展开,层次分明地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充满生机与闲适的画面。
开篇先交代庄园的环境,夕阳下的林亭,敞开的大门,简单几笔就勾勒出庄园的位置和主人的随性。接着,诗人将目光投向庄园的景色,黄莺的喧闹与白鹭的悠闲形成鲜明对比,春雨、春花、春塘共同构成了一幅动人的春日图景,让我们感受到庄园的自然之美。
随后,诗人笔锋转向人,客人载酒寻寺,僧人倚楼看山,这些人物活动让庄园不再仅仅是一个风景之地,更充满了人文韵味,体现出这里是文人雅士聚集、享受生活的地方。最后,以“仙中事”和“物外还”作结,既解释了主人谈吐不凡的原因,又为庄园增添了一丝神秘和超脱的色彩,让我们体会到诗人对这种隐居生活的欣赏和向往。
学习这首诗,我们不仅能感受到晚唐诗歌清丽的风格,还能了解到当时文人的生活情趣和精神追求,同时对偶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也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姑苏凌处士庄园的清幽景象和闲适氛围,充满了生活气息与诗情画意。
首联“一簇林亭返照间,门当官道不曾关”,点明庄园的位置在夕阳映照的林莽之间,门对大路却从不关闭,既写出了庄园的开阔,也暗示了主人的坦荡与随和。
颔联“花深远岸黄莺闹,雨急春塘白鹭闲”是写景名句,以“黄莺闹”与“白鹭闲”形成动静对比,“花深远岸”与“雨急春塘”勾勒出春日庄园的生机与宁静,色彩鲜明,画面感极强,闹中取静,展现出独特的意境。
颈联“载酒客寻吴苑寺,倚楼僧看洞庭山”,通过写客人载酒寻寺、僧人倚楼观山的场景,赋予庄园以人文气息,体现出这里是文人雅士往来之地,增添了闲适高雅的氛围。
尾联“怪来话得仙中事,新有人从物外还”,以略带奇幻的笔触作结,解释了主人能道出仙境之事的原因,为庄园增添了一层神秘色彩,也暗合了处士隐居超脱的身份,余味悠长。
韦庄是晚唐诗人,身处社会动荡时期。他曾在江南一带游历,对江南的山水风光和人文景象有深刻的感受。此诗是他游览姑苏凌处士的庄园时所作,通过对庄园景色和人事的描绘,表达了对这种宁静闲适生活的欣赏,也可能寄托了他在乱世中对超脱尘世生活的向往。当时的姑苏一带相对安定,文人雅士多有隐居于此者,凌处士的庄园或许就是这样一个文人雅集、远离尘嚣的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