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
诗词
作者
名句
成语
古籍
首页
古诗词
作者大全
名言名句
成语大全
古典文学
古诗词解译
古籍译文
汉语字典
汉语词典
专题
首页
古诗词大全
夏初与侯补阙江南有约同泛淮汴西赴行朝庄…四韵吊之
夏初与侯补阙江南有约同泛淮汴西赴行朝庄…四韵吊之
韦庄 〔唐朝〕
本约同来谒帝阍,忽随川浪去东奔。
九重圣主方虚席,千里高堂尚倚门。
世德只应荣伯仲,诗名终自付儿孙。
遥怜月落清淮上,寂寞何人吊旅魂。
写人
寂寞
古诗译文
原本约定一同去朝见天子,
你却忽然随江浪东奔而去。
圣明的君主正虚位以待贤才,
千里之外的高堂父母仍倚门盼归。
家族的德行本该荣耀兄弟,
诗名终将由子孙继承传扬。
遥想月光洒落清冷淮水之上,
寂寞之中谁来凭吊你漂泊的孤魂。
展开
知识点
1. 行朝:指皇帝流亡时的临时朝廷,唐僖宗因黄巢起义曾逃往成都 2. 补阙:唐代谏官名,分左右补阙,职责为规谏皇帝、举荐人才 3. 淮汴:淮河与汴河,隋唐大运河的重要河段,是当时南北交通要道 4. 伯仲:古代兄弟排行的代称,伯为长,仲为次,后引申为不相上下之意 5. 韦庄"秦妇吟秀才":因长篇叙事诗《秦妇吟》闻名,该诗反映黄巢起义时的社会动荡
展开
古诗注解
帝阍
:宫门,代指朝廷。
九重圣主
:指皇帝,古代认为天子居九重天。
虚席
:空着座位,指朝廷虚位以待贤才。
高堂
:指父母。
伯仲
:兄弟,这里指家族兄弟。
清淮
:清澈的淮河。
旅魂
:客死他乡的魂魄。
展开
讲解
本诗艺术特色有三:一是时空交错手法,"九重"(高空)、"千里"(远距)、"月落"(夜间)构建出立体的悲怆空间;二是用典不着痕迹,"虚席"化用《后汉书》"虚位以待"典故,"倚门"暗含《战国策》王孙贾母典;三是情感递进结构,从具体失约(1-2句)到抽象思考(5-6句)再到意象抒情(7-8句),体现晚唐诗"哀而不伤"的美学追求。需特别注意"诗名付儿孙"既是对友人文才的肯定,也折射出唐末士人将文化传承视为乱世中延续生命价值的普遍心态。
展开
古诗赏析
全诗以"约"与"违"为矛盾核心,首联直述变故,颔联用"虚席""倚门"形成朝廷期待与家庭期盼的双重张力。颈联转向家族荣誉的传承思考,尾联"月落清淮"的意象将个人哀思升华为乱世飘零的集体悲悯。韦庄以精炼的语言融合政治抱负(九重圣主)、伦理牵挂(千里高堂)、文脉传承(诗名儿孙)三重维度,在40字中完成对友人生死、时代离乱与生命意义的深刻观照。
展开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唐末乱世,韦庄与友人侯补阙(名不详)约定同赴江南投奔行朝(指唐僖宗流亡政府),但友人中途变故东去。诗人感怀友人失约、生死未卜,结合时局动荡、个人漂泊的境遇,写下这首充满哀思与人生感慨的悼念之作。
展开
作者信息
韦庄(约836年─910年),字端己,杜陵(今中国陕西省西安市附近)人,诗人韦应物的四代孙,唐朝花间派词人,词风清丽,有《浣花词》流传。曾任前蜀宰相,谥文靖。
古诗数量:
495
名句数量:
1702
作者其他古诗
1
稻田
1.1万阅读
2
与小女
1.1万阅读
3
登咸阳县楼望雨
1.1万阅读
4
秦妇吟
1.1万阅读
5
江上别李秀才
1.1万阅读
6
衢州江上别李秀才
1.1万阅读
7
纪村事
1.1万阅读
8
金陵图
1.1万阅读
9
与小女
1万阅读
10
含山店梦觉作
1万阅读
拼音
注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