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章城下偶相逢,自说今方遇至公。
八韵赋吟梁苑雪,六铢衣惹杏园风。
名标玉籍仙坛上,家寄闽山画障中。
明日一杯何处别,绿杨烟岸雨濛濛。
在豫章城下我们偶然相逢,他对我说如今才遇到了最公正的考官。
他吟诵着如同梁苑雪景般清丽的八韵诗赋,轻盈的六铢衣仿佛沾染了杏园的春风。
名字已载入仙坛的玉籍之中,家乡远在闽山那如画的屏障里。
明日在何处举杯送别呢?只见绿杨如烟的岸边,细雨濛濛。
1. 韦庄:晚唐诗人、词人,字端己,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人,是“花间派”重要词人,其诗多反映社会动荡和个人情怀。
2. 科举制度:唐代科举考试中,进士科尤为重要,放榜后有杏园宴等活动,是文人追求的重要目标。
3. 八韵赋:唐代科举考试中常用的诗赋格式,要求严格,是衡量考生才华的重要标准。
4. 梁苑:汉代著名园林,后成为文人雅集的象征,常出现在古诗中,代表文采风流之地。
5. 送别诗:中国古典诗歌的重要题材,多抒发离别时的不舍、祝福等情感,常以景物烘托气氛。
《送福州王先辈南归》是韦庄创作的一首送别诗,通过对与王先辈相逢及送别的描写,展现了友人科举成功的喜悦和离别时的不舍。
诗的开篇两句,简单交代了相遇的地点和友人的情况,让我们知道这是一次偶然的相逢,且友人刚刚经历了科举的成功。接着,诗人用“梁苑雪”和“杏园风”两个典故,既赞美了友人的才华,又暗指了其科举登第的荣耀,用词巧妙,富有文化内涵。随后,“名标玉籍仙坛上”一句进一步强调了友人的成就,而“家寄闽山画障中”则描绘出友人故乡的美景,也暗示了其归乡的急切。最后,诗人以景结情,用“绿杨烟岸雨濛濛”的画面,将送别时的朦胧愁绪融入其中,给人以无限遐想。
整首诗语言凝练,对仗工整,意境深远,不仅是一首优秀的送别之作,也反映了唐代文人对科举功名的追求和当时的社会风貌,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这首送别诗情景交融,既写相逢之喜,又抒离别之愁,语言清丽,意境优美。
首联交代相遇的地点和王先辈的境遇,“偶相逢”点出缘分,“遇至公”暗含对方科举得中的喜悦。颔联以“梁苑雪”形容其诗赋的清丽高雅,以“杏园风”暗指其科举登第的荣耀,对仗工整,意境优美。颈联进一步写其功名成就和家乡美景,一写荣耀,一写乡愁,相映成趣。尾联以“绿杨烟岸雨濛濛”的朦胧景色作结,既点明送别场景,又渲染了凄迷不舍的氛围,余味悠长。全诗将叙事、写景、抒情融为一体,生动地展现了送别时的复杂情感。
韦庄是晚唐著名诗人,经历了唐末的战乱动荡。此诗是韦庄在豫章城偶遇福州的王先辈,在其南归之际所作的送别诗。从诗中“自说今方遇至公”“名标玉籍仙坛上”等句推测,王先辈可能刚刚科举登第,即将返回故乡福州。韦庄通过这首诗记录了相逢的情景,赞扬了对方的才华,也抒发了送别时的不舍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