蚤是伤春梦雨天,可堪芳草更芊芊。
内官初赐清明火,上相闲分白打钱。
紫陌乱嘶红叱拨,绿杨高映画秋千。
游人记得承平事,暗喜风光似昔年。
早已因春日阴雨而感伤,怎堪芳草又长得如此茂盛。 宦官刚赐下清明的新火,宰相悠闲地分发白打钱。 京城大道上骏马嘶鸣,绿杨高挂的秋千随风摇曳。 游人还记得太平盛世的往事,暗自欣喜风光仿佛从前。
此诗结构上采用“景—事—情”递进:首联以伤春定调,颔联写宫廷礼仪,颈联转市井喧闹,尾联点明怀旧主旨。艺术上,“芳草芊芊”“绿杨秋千”等意象明快,反衬“伤春”“承平事”的哀婉。历史层面上,诗人通过清明习俗的延续性,暗示战乱后社会表面的恢复与内在创伤,体现晚唐文人特有的沧桑感。
全诗以清明时节为背景,前四句写宫廷与民间的节日习俗,后四句转向市井风光与游人心态。“紫陌”“绿杨”一联色彩明丽,动态鲜活,而尾联“记得承平事”陡然转折,揭示繁华表象下的时代伤痛。韦庄以含蓄笔法,将个人感时伤乱之情融入节庆描写,形成今昔对比的深沉意境。
此诗作于唐末动荡时期,韦庄经历了黄巢起义和藩镇割据,目睹长安从繁华到衰败。诗中描绘的清明景象,暗含对盛唐的追忆与对现实的感慨,通过节日风物对比,抒发物是人非的哀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