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掩朱门白日长,晚风轻堕落梅妆。
不知芳草情何限,只怪游人思易伤。
才见早春莺出谷,已惊新夏燕巢梁。
相逢只赖如渑酒,一曲狂歌入醉乡。
半掩的朱门后白昼漫长,晚风轻轻吹落梅花妆。 不知芳草的情意有多深,只怪游人的愁思太易伤。 才见早春黄莺飞出山谷,又惊觉初夏燕子已筑巢梁。 相逢时唯有借这如渑酒,一曲狂歌共醉入梦乡。
此诗可从三个层面解读: 1. 意象层:“朱门”“梅妆”等视觉意象与“晚风”“狂歌”的听觉意象交织,构成暮春立体画面。 2. 情感层:表面写游春之愁,实则隐含对友人的不舍(标题“寄崔秀才”点明)。 3. 哲理层:末句“醉乡”既是对现实的疏离,亦是对精神自由的追求,体现唐代文人“诗酒风流”的特质。
全诗以细腻笔触描绘暮春景物,首联“半掩朱门”营造寂寥氛围,颔联“芳草”“游人”点明离思,颈联通过莺燕的意象转换表现季节倏忽,尾联以狂歌醉酒作结,豪放中见悲凉。韦庄善用对比手法(如“早春”与“新夏”),语言清丽婉转,情感层层递进,展现了晚唐文人特有的伤时感怀。
此诗作于唐代晚期,韦庄身处乱世,仕途坎坷。诗中借暮春之景抒发送别友人之情,通过“早春莺”与“新夏燕”的对比,暗喻时光飞逝、人生无常,尾联以酒解忧,反映了诗人对现实苦闷的暂时逃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