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石悬流雪满湾,九龙潜处野云闲。
欲行甘雨四天下,且隐澄潭一顷间。
浪引浮槎依北岸,波分晚日见东山。
垂髯傥遇穆王驾,阆苑周流应未还。
激流冲击岩石,悬垂的瀑布如雪般洒满河湾,九条龙潜藏之处,野云悠然飘荡。 即将降下甘霖滋润四方,暂且隐于这一顷清澈的潭水之间。 浪花牵引着小船靠近北岸,波纹中映出夕阳,望见东边的山峦。 若垂下的龙须有幸遇到周穆王的车驾,恐怕它遨游仙境后便再也不愿归还。
1. 九龙文化:中国古代以九为极数,龙王信仰与降水密切相关 2. 周穆王传说:见《穆天子传》,是早期游仙文学的代表 3. 唐代隐逸诗的特点:表面写山水,实抒政治情怀 4. 律诗的对仗技巧:本诗颔联、颈联工整而不板滞
首联"激石""野云"形成动静对照,奠定全诗雄浑而空灵的基调。颔联"欲行""且隐"构成转折,体现诗人矛盾心理。颈联"浪引""波分"运用拟人手法,使自然景物充满灵性。尾联突发奇想,以神话典故收束全篇,这种由实入虚的手法,正是晚唐诗风由现实主义向浪漫主义过渡的体现。诗中"雪满湾""分晚日"等措辞,可见韦庄对字句的锤炼之工。
全诗以壮丽的自然景观开篇,"雪满湾"的比喻新颖奇特。中二联虚实相生,"甘雨"句显济世抱负,"澄潭"句转归隐之趣。尾联用周穆王典,将龙潭升华为仙境,体现唐代诗歌典型的浪漫主义色彩。韦庄以精炼的语言,完成了从写景到抒怀再到神游的意境升华。
此诗作于韦庄晚年隐居期间,借咏龙潭奇景,暗喻自身才德未展的隐逸之志。唐代道教盛行,诗中"九龙""穆王"等意象,反映了当时对神仙境界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