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褐从仙尉,之官兴若何。
去程唯水石,公署在云萝。
野饭楼中迥,晴峰案上多。
三年罢趋府,应更战高科。
刚脱去平民服装就担任了这仙境般地方的县尉,赴任的兴致怎么样呢?
前往任所的路途上只有流水和山石,办公的处所坐落在云气缭绕的藤萝之间。
在楼中吃着山野间的饭菜,感觉高远开阔;晴朗的山峰仿佛多多陈列在案头。
三年任满结束后不再去州府趋奉,想必能更加努力去争取科举考试的高名次。
1. 释褐:古代指脱去平民衣服,开始做官,是文人踏入仕途的标志。
2. 县尉:唐代官职名,主要负责地方治安、缉捕盗贼等事务,是基层官吏。
3. 科举制度:唐代重要的选官制度,文人通过科举考试获得官职,“战高科”即指在科举中取得优异成绩。
4. 送别诗:古代诗歌的重要题材之一,多表达送别时的不舍、祝福等情感,此诗便是其中的代表作之一,风格较为明快积极。
5. 晚唐诗歌:张蠙作为晚唐诗人,其作品在风格上虽有晚唐的某些特征,但此诗语言清新,意境优美,展现了独特的艺术特色。
《送缙云尉》是一首充满温情与期许的送别诗。我们先来了解诗歌的整体脉络,首联点出友人初任官职前往缙云赴任这一事件,以问句拉近距离;中间两联着重描绘了缙云的自然环境和友人的任职生活场景,让我们感受到此地的清幽与美好;尾联则是对友人未来的展望,寄予了殷切的期望。
在理解诗歌时,要注意把握其中的关键词句,比如“释褐”体现了友人身份的转变,“云萝”“晴峰”等意象营造出了优美的意境。同时,结合唐代的社会背景,科举制度对文人的重要性,能更好地理解尾联中诗人对友人“战高科”的期许。
从情感表达来看,这首诗不同于一般送别诗的伤感,更多的是对友人新的仕途起点的祝福和对其未来发展的信心,展现了诗人积极乐观的心态和对友人的深厚情谊。通过这首诗,我们也能感受到晚唐文人在仕途追求中的积极面貌以及当时的社会风貌。
这首送别诗视角独特,没有过多的离愁别绪,反而充满了对友人赴任之地的赞美和对其未来的美好期许。
首联以问句开篇,既点出友人初入仕途担任缙云尉的情况,又亲切地询问其赴任的兴致,显得自然而真挚。
颔联和颈联描绘了缙云的自然风光和任职环境。“去程唯水石,公署在云萝”,写出了赴任路途的清幽与办公场所的雅致,仿佛将人带入一幅山水画卷。“野饭楼中迥,晴峰案上多”更是意境优美,在楼中用餐,视野开阔;案头仿佛陈列着诸多晴峰,将自然景色与日常生活融为一体,尽显此地的宁静与美好,也暗示了友人在此地任职能享受自然之趣。
尾联则表达了对友人的期许,认为其任满之后能在科举考试中取得好成绩,更进一步,体现了诗人对友人才华的认可和鼓励。全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优美,情感真挚,将送别之情与对美好前程的祝愿巧妙结合。
张蠙是晚唐诗人,此诗是他为友人前往缙云担任县尉所作的送别诗。缙云地处今浙江,山水秀丽。在唐代,文人出仕常从基层官职做起,县尉便是其中之一。诗人通过对友人赴任路途、任职环境的描绘,以及对其未来的期许,表达了送别之情。当时的科举制度对文人至关重要,友人任满后很可能会继续参加科举以求更高的仕途发展,这也反映了晚唐文人的普遍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