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
诗词
作者
名句
成语
古籍
首页
古诗词
作者大全
名言名句
成语大全
古典文学
古诗词解译
古籍译文
汉语字典
汉语词典
专题
首页
古诗词大全
题紫阁院
题紫阁院
张蠙 〔唐朝〕
上方人海外,苔径上千层。
洞壑有灵药,房廊无老僧。
古岩雕素像,乔木挂寒灯。
每到思修隐,将回苦不能。
写人
古诗译文
紫阁院高耸入云仿佛海外仙境,长满青苔的小径层层叠叠通向山巅。
幽深的山洞中藏着灵验的仙药,寺院房廊寂静却不见老僧的身影。
古老的岩壁上雕刻着素朴的佛像,参天乔木枝头悬挂一盏孤寒的灯。
每次到此都想隐居修行,可终究因尘缘未了而难以实现。
展开
知识点
1. 终南山:秦岭山脉一段,自古为隐士修行圣地,王维、李白等均在此留下诗篇 2. 佛寺布局:唐代寺院通常依山而建,"上方"指主体建筑群,"洞壑"多指僧人修行石窟 3. 晚唐诗风:相较于盛唐的雄浑,晚唐诗多追求幽深冷峭的意境,此诗典型体现该特点 4. 张蠙生平:字象文,晚唐诗人,与张乔等合称"九华四俊",诗作多写山水禅意 5. 雕素像:唐代佛教造像分彩绘与素雕两种,素像更显古朴,符合禅宗审美
展开
古诗注解
紫阁院
:唐代终南山著名寺院,因山色紫翠如阁得名
上方
:佛教术语,指地势最高的寺院,亦暗喻仙境
苔径上千层
:形容山径陡峭,青苔覆盖的石阶盘旋而上
灵药
:道教传说中的仙药,此处体现佛道交融
素像
:未施彩绘的朴素佛像,体现古朴禅意
寒灯
:既实指佛前长明灯,又象征孤寂的修行心境
展开
讲解
本诗讲解可把握三个重点:其一,注意空间描写的层次感,从宏观山势到微观佛像,体现唐代山水诗的"移步换景"手法;其二,理解"灵药"与"无僧"的宗教隐喻,前者承道教求仙传统,后者显佛教衰落现实;其三,尾联的情感张力值得品味,"思修隐"与"苦不能"的矛盾,正是晚唐文人典型心态。教学中可对比王维《过香积寺》,体会盛唐与晚唐佛教题材诗歌的意境差异。
展开
古诗赏析
全诗以空间移动为线索,由外而内层层推进:首联写远观山势,颔联描摹洞壑房廊,颈联聚焦岩像寒灯,尾联抒发隐逸之思。诗人巧妙运用"苔径""灵药""素像"等意象,营造出空灵幽寂的意境。"将回苦不能"的转折,深刻揭示了士人仕隐两难的心理矛盾。对仗工整中见变化,"有灵药"与"无老僧"的虚实对照尤显匠心。
展开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晚唐时期,张蠙游历终南山时。当时社会动荡,佛教寺院逐渐衰落,诗人通过描绘紫阁院的幽寂景象,既表达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又暗含对盛唐佛寺盛况不再的怅惘。诗中"无老僧"的细节,折射出晚唐佛教衰微的历史背景。
展开
作者信息
张蠙,字象文,清河(今北京市海淀区清河镇)人。唐懿宗咸通年间,与许棠、张乔、郑谷等合称「咸通十哲」。唐昭宗乾宁二年(895)登进士第,曾官校书郎、栎阳尉、犀浦令。后避乱入蜀。王建自立,蠙任膳部员外郎、金堂令等职。擅长律诗,以写边塞风光见长。诗歌境界开阔,语言浑朴。
古诗数量:
100
名句数量:
377
作者其他古诗
1
过山家
1万阅读
2
登单于台
1万阅读
3
夏日题老将林亭
1万阅读
4
登单于台
1万阅读
5
贻曹郎中
1万阅读
6
吊万人冢
1万阅读
7
蓟北书事
1万阅读
8
社日村居
1万阅读
9
献所知
1万阅读
10
十五夜与友人对月
1万阅读
拼音
注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