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然野客才无取,多谢君侯独见知。
竹叶樽前教驻乐,桃花纸上待君诗。
香迷蛱蝶投红烛,舞拂蒹葭倚翠帷。
明发别愁何处去,片帆天际酒醒时。
我如飘零的野客才华浅薄,却蒙君侯独独赏识相知。 竹叶酒樽前教我停驻欢乐,桃花笺纸上等待您的诗篇。 香气迷醉蛱蝶扑向红烛,舞姿轻拂芦苇倚着翠帷。 天明离别愁绪将去往何处?孤帆远影天际酒醒时分。
此诗结构遵循"起承转合"法则:首联自谦身份,点明知遇主题;颔联具象化宴饮场景;颈联转写歌舞盛况,为尾联铺垫;末联突然收束于孤帆远影,形成情感张力。艺术特色上:1)善用色彩对照,"红烛"与"翠帷"形成视觉冲击;2)动静结合,蛱蝶之动与蒹葭之静相映成趣;3)时空转换自然,从夜宴到破晓完成情感升华。该诗典型反映了唐代文人既渴望建功立业,又眷恋知交宴游的矛盾心理。
全诗以谦逊口吻开篇,通过"竹叶樽""桃花纸"等意象展现宴饮雅趣,后联以"蛱蝶投烛""舞拂蒹葭"的灵动笔触烘托夜宴华美氛围。尾联笔锋一转,用"片帆天际"的孤渺画面将离别愁绪推向深远,酒醒时分的怅惘更显余韵悠长。诗中对比手法精妙,前半的热闹欢愉与后半的孤寂清冷形成强烈反差,体现唐代送别诗"以乐景写哀情"的典型特征。
此诗作于唐代,张蠙在赴任或游历途中经南康郡(今江西赣州一带),受郡守陆郎中设宴款待。宴席间宾主尽欢,诗人感念知遇之恩,临别时写下此诗留赠,既表达谢意,又流露对前途的淡淡愁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