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出东堂谢不才,便甘闲望故山回。
翻思未是离家久,更有人从外国来。
多次离开东堂自谦才疏学浅,甘愿闲适回望故乡山川。转念一想离家时日并不算久,更有远方游子从异国归来。
1. 唐代科举制度与士人命运2. 自谦表达的文化传统3. "外国"在唐代的特殊含义4. 山水意象的归隐象征5. 绝句的递进式结构艺术
本诗核心在于"甘"与"更"二字的情感转折。首句"谢不才"表面自谦实则暗含怀才不遇之愤,次句"甘"字强行扭转情绪为豁达。后两句通过离家时长与空间距离的对比,揭示所有人生漂泊都是相对过程,最终落点在唐代特有的国际化视野上。
全诗采用递进式对比手法,前两句以"甘闲"表现主动选择归隐的洒脱,后两句通过时空对比突显人生际遇的偶然性。平淡语言中蕴含深刻哲理,展现唐代知识分子典型的精神困境与自我解脱。
此诗作于张蠙科举失意后归隐时期。诗人屡试不第后选择归乡,通过对比"未久离家"与"外国来客",反映唐代士人游历求仕的社会风气,表达对功名得失的豁达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