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
诗词
作者
名句
成语
古籍
首页
古诗词
作者大全
名言名句
成语大全
古典文学
古诗词解译
古籍译文
汉语字典
汉语词典
专题
首页
古诗词大全
春日作
春日作
李中 〔唐朝〕
和气来无象,物情还暗新。
乾坤一夕雨,草木万方春。
染水烟光媚,催花鸟语频。
高台旷望处,歌咏属诗人。
写雨
写花
写水
写鸟
写人
歌咏
写草
古诗译文
和煦的春气悄然降临,万物在不知不觉中焕发新生。
天地间一夜春雨过后,草木在四面八方绽放春意。
水波染上朦胧烟光更显妩媚,鸟儿频频啼鸣催促花开。
站在高台远眺这广阔美景,唯有诗人以歌咏抒发情怀。
展开
知识点
1. 对仗手法:诗中"乾坤"对"草木","一夕"对"万方",体现唐代律诗严谨的格律要求 2. 意象运用:"烟光""鸟语"等意象群共同构建春日意境,符合中国传统诗歌的比兴传统 3. 时空描写:从"无象"的微观到"万方"的宏观,展现诗人观察自然的独特视角 4. 尾联功能:唐代山水诗常以诗人主观感受作结,实现情景交融的升华
展开
古诗注解
和气
:指春天的温和气息。
无象
:没有具体形态,形容悄然无声。
物情
:万物的生机与情态。
染水烟光媚
:春雨后水面雾气与阳光交融的柔美景象。
高台旷望
:登高远望的开阔视野。
展开
讲解
本诗可通过三个层次理解:
1. 自然描写层:紧扣春雨前后变化,展现"润物细无声"的春之力量
2. 情感表达层:通过"媚""频"等字眼流露诗人对春光的欣喜之情
3. 文化隐喻层:唐代文人常以春喻政,诗中"万方春"可能暗含对中兴治世的期待
教学时可引导学生关注"染""催"等动词的炼字之妙,体会诗人如何将寻常春景写出新意。
展开
古诗赏析
全诗以春雨为线索,展现春日生机:
首联用"无象"突出春气的润物无声,"暗新"暗示万物悄然变化;
颔联"一夕雨"与"万方春"形成时空张力,凸显春雨的神奇力量;
颈联通过"烟光媚""鸟语频"的视听描写,构建出灵动春景图;
尾联将画面推向高远视角,点明诗人作为观察者与歌颂者的角色。全诗语言清丽,对仗工整,体现唐代山水田园诗的精妙笔法。
展开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唐代中期,时值安史之乱后社会逐渐恢复生机的阶段。诗人李中通过描绘春日万物复苏的景象,既表达了对自然生命力的赞叹,也暗含对时代重建的期许。唐代文人常借春景抒怀,此诗正是这一传统的典型体现。
展开
作者信息
五代南唐诗人,生卒年不详,大约920-974年在世。字有中,江西九江人。仕南唐为淦阳宰。有《碧云集》三卷,今编诗四卷。《郡斋读书志》卷四著录《李中诗》二卷。另《唐才子传校笺》卷十有其简介。《全唐诗》编为四卷。人毕生有志于诗,成痴成魔,勤奋写作,自谓“诗魔”,创作了大量的诗篇佳作。与诗人沈彬、孟宾于、左偃、刘钧、韩熙载、张泊、徐铉友好往来,多有唱酬之作。他还与僧人道侣关系密切,尤其是与庐山东林寺僧人谈诗论句。与庐山道人听琴下棋。反映了当时崇尚佛道的
古诗数量:
295
名句数量:
1054
作者其他古诗
1
渔父二首
1万阅读
2
暮春怀故人
1万阅读
3
春苔
1万阅读
4
魏夫人坛
1万阅读
5
献乔侍郎
1万阅读
6
喜春雨有寄
1万阅读
7
思旧游有感
1万阅读
8
钟陵禁烟寄从弟
1万阅读
9
腊中作
1万阅读
10
献中书潘舍人
1万阅读
拼音
注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