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
诗词
作者
名句
成语
古籍
首页
古诗词
作者大全
名言名句
成语大全
古典文学
古诗词解译
古籍译文
汉语字典
汉语词典
专题
首页
古诗词大全
腊中作
腊中作
李中 〔唐朝〕
冬至虽云远,浑疑朔漠中。
劲风吹大野,密雪翳高空。
泉冻如顽石,人藏类蛰虫。
豪家应不觉,兽炭满炉红。
写雪
写风
写人
写云
古诗译文
冬至虽然已经过去感觉还很遥远,整个世界仿佛都笼罩在北方荒漠般的严寒之中。猛烈的寒风在原野上呼啸,密集的雪花遮蔽了高高的天空。泉水冻结得像坚硬的石头,人们躲藏起来如同冬眠的虫蚁。而富贵人家大概不会察觉这样的寒冷,他们兽形炭块正把炉火烧得通红。
展开
知识点
1. 腊中:指农历十二月,又称腊月,是一年中最冷的时期 2. 朔漠:北方沙漠地区,在古代文学中常用来代指苦寒之地 3. 蛰虫:冬眠的昆虫,古人观察到昆虫冬季蛰伏的现象 4. 兽炭:唐代贵族使用的一种优质燃料,将炭屑制成兽形,燃烧时间长且温度高 5. 数九寒天:从冬至日起每九天为一个"九",共九九八十一天,是一年中最冷的时期 6. 咏物诗:通过描写事物来寄托作者思想感情的诗歌体裁 7. 社会批判:诗歌中通过对比手法反映社会不公的创作手法
展开
古诗注解
冬至虽云远
:冬至节气已过但寒意未减
浑疑朔漠中
:朔漠指北方沙漠地区,形容严寒如同漠北
劲风吹大野
:猛烈的寒风在旷野上肆虐
密雪翳高空
:密集的雪花遮蔽了天空,翳意为遮蔽
泉冻如顽石
:泉水冻结后坚硬如石
<>:人们躲藏不出如同冬眠的昆虫
豪家应不觉
:富贵人家感受不到严寒
兽炭满炉红
:兽炭指制成兽形的炭块,富贵人家的取暖燃料
展开
讲解
这首诗通过对比手法展现了寒冬中的社会图景。前三联着重描写自然环境的严酷:首联总写寒冷感受,将天地比作朔漠;颔联具体写风雪交加的景象;颈联通过泉冻和人藏进一步强化寒冷程度。这三联为尾联的转折做了充分铺垫——在如此严寒中,富贵人家却"兽炭满炉红",全然不觉室外寒冷。这种强烈对比既突出了贫富生活的巨大差异,也隐含了诗人对社会不公的批判。诗人没有直接抒发议论,而是通过意象的并置让读者自己体会其中深意,这种含蓄的表达方式正是中国传统诗歌的典型特征。全诗语言简练但意境深远,是唐代咏物诗中的佳作。
展开
古诗赏析
这首诗以寒冬为背景,通过强烈的对比手法展现社会现实。前六句极力渲染严寒:用"朔漠"喻指天地皆冻,以"劲风"、"密雪"写天气之恶劣,"泉冻如石"夸张表现寒冷程度,"人藏类蛰"生动描绘百姓避寒情状。最后两句笔锋一转,描写富贵人家"兽炭满炉"的温暖场景,与前面的严寒形成鲜明对比。这种对比不仅突出贫富差距,更体现了诗人对民间疾苦的深切关注。全诗语言凝练,意象鲜明,在写景中蕴含深沉的社会批判意识。
展开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唐代,时值腊月(农历十二月),是一首描写寒冬景象的咏物诗。唐代冬至后进入数九寒天,诗人通过对极端寒冷天气的描绘,反映了社会不同阶层的生活差异。李中作为唐代诗人,擅长通过自然景象描写来寄托对社会现实的观察与思考。
展开
作者信息
五代南唐诗人,生卒年不详,大约920-974年在世。字有中,江西九江人。仕南唐为淦阳宰。有《碧云集》三卷,今编诗四卷。《郡斋读书志》卷四著录《李中诗》二卷。另《唐才子传校笺》卷十有其简介。《全唐诗》编为四卷。人毕生有志于诗,成痴成魔,勤奋写作,自谓“诗魔”,创作了大量的诗篇佳作。与诗人沈彬、孟宾于、左偃、刘钧、韩熙载、张泊、徐铉友好往来,多有唱酬之作。他还与僧人道侣关系密切,尤其是与庐山东林寺僧人谈诗论句。与庐山道人听琴下棋。反映了当时崇尚佛道的
古诗数量:
295
名句数量:
1054
作者其他古诗
1
渔父二首
1万阅读
2
暮春怀故人
1万阅读
3
春苔
1万阅读
4
魏夫人坛
1万阅读
5
献乔侍郎
1万阅读
6
喜春雨有寄
1万阅读
7
春日作
1万阅读
8
思旧游有感
1万阅读
9
钟陵禁烟寄从弟
1万阅读
10
献中书潘舍人
1万阅读
拼音
注音